中国古代风水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古代风水的再认识

作者于希贤,[美]于涌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0-01

特色:
福、禄、荣、寿人所向往;艰、难、危、困人所趋避;饥、寒、贫、苦人所难忍。趋利避害之心,是人群本能的反应,人皆有之。于是,在中国,东方文明的发祥地,逐渐形成了依古代社会意识而形成的系统的建筑与景观规划体系。《中国古代风水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古代风水的再认识(上下)》从考古发现的风水起源,介绍了古人对风水与建筑及其选址之间密不可分关系的认识,简述了古今著名学者的风水言论,以及作者多年来关于风水的见解。可以说,这是一部有关中国风水理论与实践*完整的权威著作。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地理环境在地表分布千差万别,它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幸运和隐藏着吉祥与幸福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险恶、危险,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人们本能地要选择、建设、创造自己周围的环境。这就包括了建设创造城市、村落、和住宿的宅屋。选择和建设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美丽、舒适、祥和、吉利的生活空间。

本书介绍了古人对风水与建筑及其选址之间密不可分关系的认识,昭示了风水与易经、八卦、历法以及阴阳变易、天人合一、五行循环、大地经络诸多领域之间的互补关系,展现风水用于古都(北京、南京、长安等)选址、城镇布局、村落聚散、民宅(阴宅、阳宅)营建等方面的方法、手段和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