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感到有颇多遗憾的地方,其中*主要的有两点。 **,正如前面已经交代过的,收入本书的文章时间前后相距五十多年,讨论的问题以美国为主,也广泛涉及欧洲、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其中的某些重要人物、事件或概念,作者一笔带过,放在作者当时的背景和读者对象上考虑,这样做也许很自然,但对今天的一部分读者来说,也许会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因此,译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某些部分做了注释,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也许这一工作还做得很不完善。 第二,译者参加过不少学术著作(主要在教育方面)的翻译,但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像《学术的秩序》这样巨大的挑战。我在翻译过程中,恰好我的朋友、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Charles Townley教授在北师大教育学院访学一年,给我们的研究生开设“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课程。可以说,作为美国高等教育专家,Townley教授对书中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当我就其中某些把握不准的句子向他请教时,他竟连呼“不可思议”。他的一个解释是,希尔斯在用德语的句式和语法写作,以至于他写出的英文即使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理解起来也颇费心思。我对德文一窍不通,无法证实Townley教授的看法,不过希尔斯的德文具有专家级的水平确是事实。不管怎样,我想看过本书或希尔斯其他著作原文的读者,都能领略到希尔斯的文风之怪异和艰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虽然做到了十二分的认真和谨小慎微,但肯定有很多由于对原文的理解不到位而不能准确表达作者原意的地方。我真诚地期待专家和读者的批评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