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大赛过去两年了,但音容犹在,掌声犹在,当时辩论的内容在今日北京更有现实性了。对于一同走过那段赛程的各校辩友,以及关注那场赛事的同学和观众,算是多彩人生的一段回忆和技艺的切磋;对于喜欢辩论的后来者,算是点滴经验的传递……
片断:真正的创造源于热爱/李汉军 辩论队要出书,向我约稿,作为领队,我义不容辞。 本次辩论赛是新世纪**场辩论盛会,参赛队伍均是北京高校中的佼佼者。其中,既有传统强队,又不乏年轻新秀。辩论赛对于锻炼思辨能力、语言能力的益处自不必说,辩论对于展示学校风貌、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也能带来更多的民主与自由的风气。 我校对此次辩论赛十分重视,三场比赛,校领导均亲自到场助阵,决赛时更是组织了300余人的观众团现场助威,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共同见证了这一辉煌的时刻。在此,我以辩论队领队的身份,向四个多月来关心支持辩论队的领导和同学们表示感谢:感谢杨宾副书记、俞信副校长、侯光明副校长的亲切关怀,感谢学生工作处、保卫保密处的大力支持,感谢机电工程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为学校培养的优秀辩手。 颁奖现场,掌声、鲜花潮水般涌来,笑声、祝福声不绝于耳,人们向胜利者投来钦羡的目光,灿烂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但是,作为领队,我很清楚这胜利来之不易,几个月来,这群孩子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日,是对辩论由衷的热爱,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迈上冠军领奖台! 这支辩论队2000年曾赴青岛征战全国大专辩论会。由于刚上大一,缺乏比赛经验,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一时间,校内的辩论风气一度消沉,很多人似乎对辩论失去了兴趣。当我们接到本次比赛的通知时,正值学生期末考试复习阶段,这无疑又给参赛带来了困难。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队员们怀着对辩论的热爱,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放弃了学习和休息时间,走到了一起。很快,这支辩论队组建了起来。 训练是在很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特别是复赛、决赛阶段,恰逢北京的高温季节,五个人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中,没有空调,常常是一场模拟辩论下来,每个人都已经汗水淋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将强劲对手北京林业大学队拉下了马。备战决赛,队员们更加忘我,他们早起晚睡,废寝忘食,图书馆不知跑了多少趟。为了获取**手资料,他们亲自到校外调研。采访,没有人喊累,没有人叫苦,一切的动力均源自他们对辩论的执著! 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他们捧回了冠军奖杯,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为自己的青春描绘了色彩浓重的一笔! 请允许我向他们——致敬!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保卫保密处处长、本次大赛辩论队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