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叶兆言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详情 | 开 本:32开纸 张:纯质纸包 装:精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5169229所属分类: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
作者介绍 | 叶兆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7年生。家学渊源,祖父是著名作家及教育家叶圣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叶兆言文集》(七卷)、《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 |
内容简介 | 《南京人》集中了作家叶兆言从20世纪90年代起所写的与南京有关的文章。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城市,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的南京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力,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南京人的性格、好恶、习惯以及南京城的历史在南京人的集体无意识中留下的痕迹,都在《南京人》这本书中有着细腻的展现,活画出南京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和灵魂;作者对南京的古迹、老房子、饭馆、交通以及南京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故事等也娓娓道来。全书不仅令读者了解南京在近现代史上的独特地位及城市气质的养成,也展现了南京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从一个城市的角度,也折射出中国的社会变迁。叶兆言是南京本土作家,生于斯,长于斯,踏遍了金陵古迹,也熟知南京的城南旧事,对南京的历史人文、城市性格、当代变化的书写最为贴心贴肺,反映了作家对南京人文历史和市民性格的深刻观察。作者文笔隽永,看问题透彻,充满人文关怀,可以说这些文章是最典型的关于南京的历史、文化和南京人集体性格的书写。在《南京人》这本书中,叶兆言把南京从古到今,大到地理环境、王朝更替、城市气质,小到市民的衣食住行,都写了个遍。既有思古之幽情,又有现世之描摹。作品体现了他一贯的风格,充满人文情怀,平和隽永,十分耐读。书写一个城市的文章,其存在感并不太受时光流转的影响,大约就是因为这些文章,实实在在是描摹出了这个城市的文化气质。所以说,叶兆言之于南京,恰如帕慕克之于伊斯坦布尔,成为阅读和了解一个城市都不可绕过的作家。lt;p->《南京人》集中了作家叶兆言从20世纪90年代起所写的与南京有关的文章。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城市,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的南京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力,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南京人的性格、好恶、习惯以及南京城的历史在南京人的集体无意识中留下的痕迹,都在《南京人》这本书中有着细腻的展现,活画出南京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和灵魂;作者对南京的古迹、老房子、饭馆、交通以及南京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故事等也娓娓道来。全书不仅令读者了解南京在近现代史上的独特地位及城市气质的养成,也展现了南京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从一个城市的角度,也折射出中国的社会变迁。lt;br /->叶兆言是南京本土作家,生于斯,长于斯,踏遍了金陵古迹,也熟知南京的城南旧事,对南京的历史人文、城市性格、当代变化的书写最为贴心贴肺,反映了作家对南京人文历史和市民性格的深刻观察。作者文笔隽永,看问题透彻,充满人文关怀,可以说这些文章是最典型的关于南京的历史、文化和南京人集体性格的书写。在《南京人》这本书中,叶兆言把南京从古到今,大到地理环境、王朝更替、城市气质,小到市民的衣食住行,都写了个遍。既有思古之幽情,又有现世之描摹。作品体现了他一贯的风格,充满人文情怀,平和隽永,十分耐读。书写一个城市的文章,其存在感并不太受时光流转的影响,大约就是因为这些文章,实实在在是描摹出了这个城市的文化气质。所以说,叶兆言之于南京,恰如帕慕克之于伊斯坦布尔,成为阅读和了解一个城市都不可绕过的作家。lt;br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叶兆言的性格和为人绝对是儒家的,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满腹经纶,优雅随和,身上散发出某种旧文人的气息。他的散文表现了浓厚的“文人情调”,无论是漫谈古城南京、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好友,思索当下生活,都显得学识渊博、坦诚真挚,散发出从容恬淡的儒雅气息,很受读者喜爱。lt;br /->本书推出后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南京市民的喜爱,更引发了市民对南京人性格的持续热议,《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媒体就此策划了专题报道,更激发了南京人既审视历史、反省自身,又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热情。lt;/p->显示全部信息 |
内容试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