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溺爱

作者[美]罗恩·利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详情开 本:32开纸 张:纯质纸包 装:精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695969所属分类:图书->亲子/家教->家教理论
作者介绍罗恩·利伯(Ron Lieber)《纽约时报》个人理财栏目《你的钱》(“Your Money”)专栏作家,曾为《华尔街日报》专栏撰稿,也曾任职于《财富》、《快公司》等杂志。出版了三部作品,除本书以外,他的Taking Time Off(《忙里偷闲》)也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在畅销书作者的身份之外,罗恩还是一位犹太裔父亲。多年来他一直倾力研究儿童教育与财商启蒙的课题。他依据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理财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十多年来通过采访、调研和在《纽约时报》撰写专栏及在脸书上与粉丝互动而积累的丰富洞察,创作了此书。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财商教育的亲子家教书。在今天这个高度物质化的世界,“钱”成为家庭中备受关注、无法回避的话题,但该如何跟孩子谈钱却仍旧让家长头疼。本书试图纠正一个认知偏差:家长以为钱很容易宠坏孩子,困惑如何教孩子花钱,不好意思与孩子谈钱,但其实钱是中性的,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美好品格。本书为父母们提供如下指导:孩子的零用钱与培养耐心有关,孩子的工作与培养毅力有关,学会聪明消费与培养取舍的智慧有关,养成捐献习惯与培养慷慨的个性有关。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具备的美好品格,无论是自控、乐观还是坚毅,每个特质都可以通过财商教育来培养。
内容试读【不想宠坏孩子,就要好好谈钱】我问过身边每个当父母的人:“你觉得别人在描述自己的孩子时,糟糕的词是什么?”意外的是,很多人马上就会说出“宠坏”这个词。我也经常听到“刻薄”“残忍”“种族歧视”“暴力”等词,但是都不如“宠坏”出现的次数多。和“刻薄”“愚笨”“平庸”不一样,“宠坏”代表家长的行为影响到了孩子的人格发展。因为,孩子是被谁宠坏的呢?就是家长呀!无论多么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小时候还是会乱叫、乱丢东西或是对小动物残忍。但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被宠坏了的,他们刚出生时,都是天真无邪的小婴儿。所以,宠坏是家长造成的。如果宠坏是家长想避免或想解决的教养问题,那宠坏的反义词是什么呢?虽然一时间很难想到,但遇到没被宠坏的孩子时,我们马上就会知道这个孩子是好的,也能在心里举出一两个形容孩子没被宠坏的词的例子。但我想要更客观的解释,所以根据詹姆斯·A.福格蒂(James A. Fogarty)的著作整理出一个定义。为了帮助临床心理学同行与其他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他在全美各地奔走多年,持续举办有关宠溺子女问题的教育研讨会。被宠坏的孩子有四个主要共通点,但不一定同时出现。它们分别为: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拥有很多个人物品。1998年有一篇学术文章5,针对在孩提时受到溺爱的成人进行了调查。文中提到,由于父母的溺爱会妨碍孩子正常发展,因此应把父母的溺爱视为儿童忽视问题。事实上,宠坏一个孩子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在被宠坏孩子的共通点中,前三点不用花半毛钱,就连第四点,即使家里不太有钱,但如果有很多亲戚溺爱这个孩子,孩子也可能拥有很多个人物品。现在的孩子几乎都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就连身为中产阶层与工薪阶层的父母,也担心孩子会信奉物质主义,误以为一切都是他应得的。如果我们想制订一个不宠坏孩子的15年行动计划,就必须在开始时明确与宠坏对应的词到底是什么。英文中的“宠坏”(spoiled)一词没有可以参考的反义词,在用来为孩子贴标签以前,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腐烂、变质的肉。没有腐烂的肉,就是新鲜的。但要用来形容一个完美的孩子,“新鲜”肯定不会是大家心里冒出来的个词。除了前面提到的四个共通点,我另外整理出一系列与“宠坏”的反面接近的品质,将这些有关价值观、美德与品性的品质加起来,就能定义出一个务实又正派的孩子,也是每位父母想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是好奇、耐心、慷慨还是有毅力,我发现每个特质都可以用金钱观来培养。而我搜集的那些让家长哑口无言的、越来越多的刁钻问题,答案也都和这些物质有关。比如:“如果你不能快点找到工作,我们就要搬家了吗?”“为什么叔叔和婶婶住的房子那么大?”lt;div->【不想宠坏孩子,就要好好谈钱】我问过身边每个当父母的人:“你觉得别人在描述自己的孩子时,糟糕的词是什么?”意外的是,很多人马上就会说出“宠坏”这个词。我也经常听到“刻薄”“残忍”“种族歧视”“暴力”等词,但是都不如“宠坏”出现的次数多。和“刻薄”“愚笨”“平庸”不一样,“宠坏”代表家长的行为影响到了孩子的人格发展。因为,孩子是被谁宠坏的呢?就是家长呀!无论多么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小时候还是会乱叫、乱丢东西或是对小动物残忍。但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被宠坏了的,他们刚出生时,都是天真无邪的小婴儿。所以,宠坏是家长造成的。lt;br /->如果宠坏是家长想避免或想解决的教养问题,那宠坏的反义词是什么呢?虽然一时间很难想到,但遇到没被宠坏的孩子时,我们马上就会知道这个孩子是好的,也能在心里举出一两个形容孩子没被宠坏的词的例子。但我想要更客观的解释,所以根据詹姆斯·A.福格蒂(James A. Fogarty)的著作整理出一个定义。为了帮助临床心理学同行与其他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他在全美各地奔走多年,持续举办有关宠溺子女问题的教育研讨会。lt;br /->被宠坏的孩子有四个主要共通点,但不一定同时出现。它们分别为: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拥有很多个人物品。1998年有一篇学术文章5,针对在孩提时受到溺爱的成人进行了调查。文中提到,由于父母的溺爱会妨碍孩子正常发展,因此应把父母的溺爱视为儿童忽视问题。lt;br /->事实上,宠坏一个孩子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在被宠坏孩子的共通点中,前三点不用花半毛钱,就连第四点,即使家里不太有钱,但如果有很多亲戚溺爱这个孩子,孩子也可能拥有很多个人物品。现在的孩子几乎都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就连身为中产阶层与工薪阶层的父母,也担心孩子会信奉物质主义,误以为一切都是他应得的。lt;br /->如果我们想制订一个不宠坏孩子的15年行动计划,就必须在开始时明确与宠坏对应的词到底是什么。英文中的“宠坏”(spoiled)一词没有可以参考的反义词,在用来为孩子贴标签以前,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腐烂、变质的肉。没有腐烂的肉,就是新鲜的。但要用来形容一个完美的孩子,“新鲜”肯定不会是大家心里冒出来的个词。lt;br /->除了前面提到的四个共通点,我另外整理出一系列与“宠坏”的反面接近的品质,将这些有关价值观、美德与品性的品质加起来,就能定义出一个务实又正派的孩子,也是每位父母想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是好奇、耐心、慷慨还是有毅力,我发现每个特质都可以用金钱观来培养。而我搜集的那些让家长哑口无言的、越来越多的刁钻问题,答案也都和这些物质有关。比如:“如果你不能快点找到工作,我们就要搬家了吗?”“为什么叔叔和婶婶住的房子那么大?”lt;br /->我们不该认为谈钱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或谈钱是不礼貌、不恰当的。为了培养出正直、善良的孩子,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敞开心胸畅谈这些话题。这些都是我跟这两对父母所讲的话,而这些与金钱有关的亲子对话后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lt;/div->显示全部信息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