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里巴人教你活学活用黄帝内经

作者中里巴人著,紫图图书出品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详情开 本:128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9081182所属分类:图书->保健/养生->中医养生->中医精华
作者介绍中里巴人  1968年生人,长于北京胡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祖辈为医,父辈习武,医武相参,广有心得。十余年前开始出版《求医不如求己》系列,开创了中国养生文化的新时代。  “中里巴人”一名,源于春秋战国时的两首古曲《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愿将中国养生文化传遍千家万户。
内容简介
内容试读健康的红脸气色“如白裹朱”——红中透润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为什么“望”排在第一位呢?“望而知之谓之神”——看一下病人的气色,就能知道他有什么问题。  那这个怎么入手呢?怎么才能知道自己身上到底有没有问题呢?其实,《黄帝内经》中说得很清楚,如果你想望出一个人有什么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是正常气色。  人的气色一般分为红、黄、青、白、黑五种。虽然人的脸色各种颜色都有,但主要还是分为这五种。  正常的红脸气色应该是“如白裹朱”——拿一块白丝绸裹着红朱砂。朱砂是什么颜色?朱砂是朱红色,又很鲜亮,拿着白丝绸裹上红朱砂,给人的感觉就是红中透润,这是形容人脸色好。当然还有其他说法,比如面似晚霞,红中透润。总之,红中得透润,有光泽了,便是好的气色。  什么是红脸病态的气色呢?就是“如赭”。赭,赭石的色——铁锈色。  健康的白脸气色“如鹅羽”——白中透亮  什么是好的白脸气色呢?“如鹅羽”。“鹅羽”就是鹅的羽毛,鹅在湖面游来游去,远远看去,毛色白中透亮。如果脸色是这样,给人的感觉就非常健康,而且高贵。  “不欲如盐”就是说脸色不能像海盐一样白中透灰,这属于病色。  健康的青脸气色“如苍璧之泽”——青色的玉石,青中透润  健康青脸的气色是有点儿发绿的颜色——“如苍璧之泽”,“苍璧”就是淡绿色的玉。  “不欲如蓝”的“蓝”大概是一种蓝色的染料被风吹干了的颜色,不润泽。  健康的黄脸气色“如罗裹雄黄”——黄而明润  健康的黄脸气色是“如罗裹雄黄”。罗是什么?素罗帕,一块白手绢裹着雄黄(雄黄是一种矿石,橘黄色,非常鲜亮;也是一种中药,据说能辟邪,能驱五毒五虫),呈现出一种润泽感。  “不欲如黄土”说的是面色如土,都土黄色了就没有光泽了,发暗。lt;p->  健康的红脸气色“如白裹朱”——红中透润lt;br /->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为什么“望”排在第一位呢?“望而知之谓之神”——看一下病人的气色,就能知道他有什么问题。lt;br /->  那这个怎么入手呢?怎么才能知道自己身上到底有没有问题呢?其实,《黄帝内经》中说得很清楚,如果你想望出一个人有什么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是正常气色。lt;br /->  人的气色一般分为红、黄、青、白、黑五种。虽然人的脸色各种颜色都有,但主要还是分为这五种。lt;br /->  正常的红脸气色应该是“如白裹朱”——拿一块白丝绸裹着红朱砂。朱砂是什么颜色?朱砂是朱红色,又很鲜亮,拿着白丝绸裹上红朱砂,给人的感觉就是红中透润,这是形容人脸色好。当然还有其他说法,比如面似晚霞,红中透润。总之,红中得透润,有光泽了,便是好的气色。lt;br /->  什么是红脸病态的气色呢?就是“如赭”。赭,赭石的色——铁锈色。lt;br /->  健康的白脸气色“如鹅羽”——白中透亮lt;br /->  什么是好的白脸气色呢?“如鹅羽”。“鹅羽”就是鹅的羽毛,鹅在湖面游来游去,远远看去,毛色白中透亮。如果脸色是这样,给人的感觉就非常健康,而且高贵。lt;br /->  “不欲如盐”就是说脸色不能像海盐一样白中透灰,这属于病色。lt;br /->  健康的青脸气色“如苍璧之泽”——青色的玉石,青中透润lt;br /->  健康青脸的气色是有点儿发绿的颜色——“如苍璧之泽”,“苍璧”就是淡绿色的玉。lt;br /->  “不欲如蓝”的“蓝”大概是一种蓝色的染料被风吹干了的颜色,不润泽。lt;br /->  健康的黄脸气色“如罗裹雄黄”——黄而明润lt;br /->  健康的黄脸气色是“如罗裹雄黄”。罗是什么?素罗帕,一块白手绢裹着雄黄(雄黄是一种矿石,橘黄色,非常鲜亮;也是一种中药,据说能辟邪,能驱五毒五虫),呈现出一种润泽感。lt;br /->  “不欲如黄土”说的是面色如土,都土黄色了就没有光泽了,发暗。lt;br /->  健康的黑脸气色“如重漆”——黑中透亮lt;br /->  黑脸只要润泽也有好的面色——“如重漆”,比如包公,那就是“好”的黑脸。什么叫“重漆”?你给品质好的实木家具染黑漆,染了一层,觉得不够亮,接着刷了五六次,刷得锃亮,就是“重漆”,这样的黑色就是健康色。lt;br /->  什么是不健康的黑脸气色?“不欲如地苍”。“地苍”指的是地的表面颜色,即暗黑色,上面还有尘土,这就是病色。lt;br /->  如果你知道什么是健康色,什么是病色,一看人们的面色,就能知道他哪儿有问题。lt;br /->  《说唱脸谱》里唱到“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说的就是人的这五种面色。当然现实生活中这么典型的人可能比较少。lt;br /->  一般来说,面色会互相掺杂。lt;br /->  如何看出病态呢?比如,一个人的面色发青黑,主痛,这人有痛证;还有黄赤主热,就是有火了,黄还主湿;还有白色主失血、主寒……lt;br /->  学习《黄帝内经》,你也能“望而知之谓之神”lt;br /->  可能有人会认为前面这些介绍还是比较笼统,想知道具体细致的内容。比如自己一看脸色就能知道五脏有什么问题,甚至知道胳膊、腿有什么问题。其实,古人早把这些问题想好了,在《灵枢·五色》中,把人的各种病对应在脸上的位置都写出来了。lt;br /->  《灵枢·五色》中说:“明堂者,鼻也。”鼻子就叫明堂,我们看一个人的鼻子,就知道他的身体可能会有什么问题。lt;br /->  比如,两眉之间主肺;两眼之间主心;鼻梁正中间主肝;鼻头主脾;鼻唇沟主膀胱和生殖系统……lt;br /->  实际上,所有的观察都没有一定之规,只是一个提醒。你突然感觉自己与平时不一样了,有变化了,不管是气色的变化还是长了什么东西,都是一个早期的警示。我们通过观察面相,就可以防患于未然,看到一些小的端倪,找到背后的大隐患,做到及早防治。lt;br /->  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察颜观色”,了解身体初步的健康状态。当然,再细致的是医生的事,是高明医生的事。咱们普通人就从主要方面去找。lt;br /->  如果你以后想“望而知之谓之神”,就得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这就是《黄帝内经》里非常简单有效、切实可用的“察颜观色”法——“诸病于内,必形于外”。《灵枢·本藏》中岐伯也说了这样的话:“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说的都是一回事——通过疾病的外部表现,得知身体内部的问题。lt;br /->  当然,“察颜观色”法只是诸多察病方法中的一个。lt;br /->  得偏头痛时,请爱你的人用手指肚帮你梳头lt;br /->  现在,患偏头痛的人有很多,有时痛在太阳穴,有时痛在眼眶周围,这可能是胆经和三焦经不通导致的。lt;br /->  有一个很方便、快捷的调理方法,就是梳头。lt;br /->  梳头时,有一个技巧——患偏头痛的时候,不能自己梳头,得找别人帮你梳。这个人不是你平时惧怕的、一看到就紧张的人,而是让你感觉很放松、很亲切,又愿意帮助你的人(或是你的母亲,或是你的爱人,或是你的孩子)。梳头的人要把指甲剪平,用手指肚来梳,而且手不能冰凉,一定要是一双温暖的手。lt;br /->  偏头痛主要是紧张焦虑造成的,一紧张血管就会拘挛,像乱麻一样纠结在一起。你的手是紧张的,梳自己紧张的头,会越梳越紧张,就等于在拽这团乱麻。lt;br /->  换一个亲近的人帮你梳头,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你马上会觉得别人帮你梳头的舒缓节奏跟自己紧张焦虑的节奏不同,梳一会儿,心态也平和了,一平和就会马上放松,一放松,头部的血管也会松弛下来。不拘挛、不紧张,头痛很快就会缓解。lt;br /->  当我们信赖的人给自己梳头时,一两分钟之内,疼痛就会减轻,就像风吹云散、风过雪化的感觉。lt;br /->  这是一个非常管用的方法,你偏头痛时不妨一试。lt;br /->  打通经络为什么能“决死生”?lt;br /->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里有一句话是专门说“决死生”的:“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lt;br /->  “人之所以生”,得靠能量,是经络给人能量,人生存靠的是经络的动力。lt;br /->  “病之所以成”,病为什么生成了?因为经络不通了。lt;br /->  “人之所以治”,为什么人能治愈自己,可以养生,可以自强不息?是因为经络通天,可以接收老天的能量来帮助自己,它的能量是源源不绝的。lt;br /->  “病之所以起”,起就是起色,就是好了。病之所以能好,都是因为把经络打通了。lt;br /->  “学之所始,工之所止”,甭管治病还是养生,从经络开始学,学到最后,把经络打通了,病就止住了。失去经络就没有本了,经络就是人的命。lt;br /->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生命是由经络决定的,经络就是老天赋予你的本来就有的东西。你把握了经络,就把握了命运。什么叫把握经络?知道它怎么治,知道它怎么通,知道怎么防止它不通,这就是“决死生”,因为经络总堵住就死了,总通着就生了。lt;br /->  为什么经络有能量?没法问为什么,无所来无所去,这不是咱们当下能知道的。就像有人问,为什么山楂能消食?因为它有什么什么酸。为什么酸就能消食?因为酸能够消化。为什么消化就能消食?它有酶。lt;br /->  说酶能消食和说酸能消食,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换个名而已。他说酸能消食,你说酸里面的酶能消食,我说山楂能消食,没什么区别,都一样,都是平行的。只是一个说得大点儿,一个说得小点儿。lt;br /->  头顶常揉,强肝提神lt;br /->  头上有哪些大穴呢?lt;br /->  头部本身就是人体能量最聚集的地方,道家讲究“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等,就是说精气神最终都要汇聚到头上。虽然是道家的一些玄妙语言,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离奇的东西。lt;br /->  比如说头顶的百会穴,是一个调动身体能量的大穴。肝的能量在这里聚集,因此人觉得自己没劲了,提不起精神的时候,就揉揉百会穴。如果你的头发是散着的,可以拿手把头顶上的头发攥一攥,然后轻轻往上带一带,最能提气——提肝的能量,一提气人马上就精神了。lt;br /->  有时感觉百会穴里边好像发钝,有东西堵住了,就攥上空拳,敲一敲、打一打。有时人会不自觉地有这种下意识的行为——拍拍头顶、拍拍额头,好像没开窍,拍一拍就开窍了。lt;br /->  人的头部确实是个宝,你揉哪个位置都能开窍醒神。lt;br /->  给孩子按揉足三里穴,不积食、不发热、不咳嗽lt;br /->  有些妈妈给我留言,说特别盼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成长,孩子身体一有点不寻常,就会担心,想为孩子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想揉揉穴位,也不敢随便揉,不知道揉哪些穴位对孩子的健康有好处,而且怕揉错了对孩子的身体产生副作用。lt;br /->  现在就跟你说说几个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大穴,让父母揉着这些穴位,心里也踏实,充满自信。lt;br /->  孩子身体上有没有这样的穴位呢?其实到处都有。但咱们不用找太多,因为“少则得,多则惑”,知道的穴位太多,可能反而容易迷惑。lt;br /->  第一个是足三里穴,它是调理孩子脾胃最好的一个穴位(孩子脾胃出毛病了,按这个穴位会更敏感)。lt;br /->  孩子经常会出现积食的毛病,一旦吃多了不消化,肚子就会经常堵胀,还容易生痰,再受点风寒,就容易感冒、咳嗽。因此,你经常揉孩子的足三里穴就能帮孩子调理脾胃。lt;br /->  壁虎爬行”法对孩子的脾胃也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如果你有兴趣,孩子也觉得好玩,不如经常在家里的地板或床上一起做“壁虎爬行”,这对孩子的脾胃来说,可以起到长久有效的养护作用。lt;br /->  想得多,睡不好,用昆仑穴、尺泽穴来解决lt;br /->  昆仑穴怎么才能发挥比较好的作用呢?比如你拿大拇指摁脚后跟窝这块,松松垮垮的没什么感觉,这时候找一个小的真空罐去拔,如果一拔就掉,怎么办呢?可以在拔罐的地儿抹点润滑油,每天拔一拔,气就能引下来。lt;br /->  如果拔了五天了,还是一拔罐就掉,证明气离昆仑穴还比较远,得一点一点往下降,先得沉到肚子里来,然后引到膝盖上,最后才能引到脚上。lt;br /->  昆仑穴虽然是一个好穴位,但最关键的是你能不能把气引下来。如果气能够引下来,这个穴位就能产生非常强大的作用。lt;br /->  因此,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穴位背后的能量,只有把能量激发出来,引到下边来,穴位才能真正起作用。lt;br /->  有人说,昆仑穴好,但有时候用不上,不好用,说别人用的时候挺好,一揉昆仑穴,血压很快降下来,我用了半天也不敏感,没什么感觉。这就证明你身体的气血没有引下来,需要用一些其他的穴位来帮助一下。lt;br /->  气血为什么没按你希望的引下来?因为很多时候半路上被截住了,需要有一些额外的推动的力量。lt;br /->  实际上,在胳膊肘有一个穴位,跟昆仑穴互相协助,这个穴位平时我们只要多揉揉,就可以让气降下来。lt;br /->  这是一个非常宝贝的穴,能让我们的心情随时保持平和。比如心里有点愤愤不平、头脑发热、要起急,只要揉它,心里马上就觉得平和许多。lt;br /->  什么穴呢?尺泽穴。lt;br /->  尺泽穴怎么找呢?当我们量血压,胳膊伸开屈肘的时候,肘窝大拇哥这侧就是尺泽穴。lt;br /->  为什么我说量血压的时候找这个穴位呢?因为尺泽穴本身就是降血压的,而且效果还很明显。lt;br /->  血压高,就是上实下虚,虚火上头了,我们要把火降下去,尺泽穴正好就是一个降火的穴位。lt;br /->  你每天出来走路的时候,或者在那里站着等人,或者在地铁上,随时都可以揉揉尺泽穴,揉这个穴位,心里会觉得很踏实。lt;br /->  回家的时候,再揉一揉昆仑穴,你会发现昆仑穴是一天比一天揉得敏感,一天比一天揉得有劲。揉了几天以后你会发现,走路的时候脚比原来有劲……lt;br /->  什么原因呢?气血被引到脚上去了。只有源源不断地把气血引到脚上去,脚才不会衰老,人才有根,人有根就能活得长寿。lt;br /->  年轻时,要学会“生长之法”;中年后,离不开“收藏之道”lt;br /->  四季对应着人的年轻到衰老。年轻的时候,我们就用年轻的生长之法;衰老的时候,就用衰老的生长之法——收敛、收藏。lt;br /->  大自然告诉你秋冬是让你收的,可是你不听,秋冬时还在使劲锻炼,往外散,不往里收,那必然衰老得很快。lt;br /->  什么是年轻人的生长之法呢?年轻人长枝叶,就是练四肢,得跑步,做一些比较强烈的运动。lt;br /->  什么是中老年人的生长之法呢?中老年人应该长树根,就得练五脏,练骨髓了,要“弱其志,强其骨”(其实,《道德经》里的“弱其志,强其骨”不是给年轻人说的,而是讲给岁数大的人听的)。lt;br /->  所谓自求多福,所谓养生,其实就是顺应天地人,依岁而养。lt;br /->  比如春天了,春天是肝气旺,要生发的季节,但春天还有肃降的一面。又比如夏天,夏天有骄阳似火的时候,还有阴雨连绵的时候,因此人在夏天,既要适应夏天的骄阳似火,还得适应夏天的阴雨连绵。lt;br /->  另外,虽然夏天是“长”的季节,我们也不能一味地“长”,也得“收”和“养”,得根据你自己身体处在什么状态而定,假如你都60多岁了,你还“长”——往上升阳行吗?得往里守阴了。lt;br /->  在大自然,小树往上长,老树往下长,即使是春天,小树往上蹿,老树也是长树根。我们仔细观察,真正特别大的老树,不是一下子就长得看不到顶,而是长到一定高度后往宽了长,这是老树的养生之道。而小树得先长高了,到一定程度再长树根。lt;br /->  对中老年人来说,即使在春天,也不能往外面生发,也得养树根——五脏,而不是养树叶跟枝杈——四肢。lt;br /->  总之,我们要记住,中老年朋友,请一定不要机械地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养生,一定要以“收”“藏”为主。lt;br /->  其实,“长”不是只往上长,也可以往下长;“发”不是只往外发,也可以往内发,往外发就是往筋、骨上发,往内发就是往五脏上发。lt;br /->  这样,我们才可以达到长养久安的目的。lt;/p->显示全部信息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