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屏相遇:如何做好网络心理咨询

作者冰千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详情开 本:128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307992所属分类:图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咨询与治疗理论
作者介绍冰千里国内知名临床实战派心理咨询师、心理作家,受训背景为精神分析动力学客体关系流派,个案累计8000 小时,其中一对一网络心理咨询6000 小时、网络团体督导1000 小时,擅长接待远程、长程的心灵深度探索类来访者。著有《解锁亲密关系》《亲密而独立》《心灵书写》《看懂自己的脆弱》,凭借犀利深刻的洞察和饱含情感的文笔,受到数百万读者的追捧与喜爱。
内容简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网络心理咨询很好地解决了“日益增长的心理咨询需求”与“不聚集”之间的矛盾。得益于技术上的便利性,网络咨询为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这对于广大心理咨询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保证网络咨询的效果、保证来访者的留存率是每一位咨询师在转型期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读完本书,你将了解:◎网络心理咨询的特征,以及哪些咨询师和来访者不适合进行网络咨询;◎咨询前咨询师都需要做哪些现实准备与心理准备,比如如何选择咨询地点、咨询环境有哪些意义;◎网络咨询设置的具体内容,如保密、多重关系、付费退费、咨询协议的签署、设置的突破等;◎在前五次访谈(初始访谈)中,咨询师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应持的态度和应对方式。总之,心理咨询师通过对上述技能的把握,能够不断提升字的网络咨询胜任力,针对远程服务的特性,形成新的远程服务咨询能力。
内容试读序 言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十分单纯:降低网络来访者的脱落率,提升网络咨询师的信心。之所以有此期待,基于两点。第一,我本人的网络心理咨询经验。我第一次做网络咨询是在2016 年年初。有位来访者搬家去了外地,距离比较远,经过协商,我们尝试转移到了线上。当时用的是电脑版的 QQ,就这样陆续进行了20 多次咨询。就是从那时起,我发现,我在视频咨询中能够更投入、更有感觉,于是便正式启用视频方式接待外地来访者。关于网络咨询的心得,一路走来真是感慨良多,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自信精通,一点点累积至今。如今,我的来访者已遍布国内外很多城市。国内的来访者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国外的来访者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及欧洲部分城市的华人华侨。我的网络咨询经验也已达 6000 多小时,占了总时数的大半。两年前,除去网络来访者的必要面询,我已不再接待地面来访者,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专职网络心理咨询师。现在,我将每周接待的网络个案量控制在 20 个,有 3 个是不定期咨询,17 个是固定个案;多数属于长程咨询,有些来访者已与我一同工作了 4 年以上。第二,网络心理咨询领域亟须专业的经验分享。毋庸置疑,心理咨询转为线上是大势所趋,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如今各平台的运作早已实现了跨区域。相对于线下,线上咨询更便捷、更直接,操作性也更强。但基于种种原因,多数同行都是被迫转型,这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各种不确定,面对屏幕上的虚拟空间心生焦虑,无法安住当下,当然也就无法和来访者“在一起”。一些同行也会陆续联系我,请教我关于网络咨询的问题。他们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在虚拟空间与来访者建立关系,以及更为现实的?D?D如何才能留得住来访者。我相信,这是网络转型期很多心理咨询同行共同的心声。基于以上两点,我决定对自己这些年的网络咨询所有心得进行梳理与汇总。lt;p->序 言lt;br /->lt;br /->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十分单纯:降低网络来访者的脱落率,提升网络咨询师的信心。lt;br /->之所以有此期待,基于两点。lt;br /->第一,我本人的网络心理咨询经验。我第一次做网络咨询是在2016 年年初。有位来访者搬家去了外地,距离比较远,经过协商,我们尝试转移到了线上。当时用的是电脑版的 QQ,就这样陆续进行了20 多次咨询。lt;br /->就是从那时起,我发现,我在视频咨询中能够更投入、更有感觉,于是便正式启用视频方式接待外地来访者。关于网络咨询的心得,一路走来真是感慨良多,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自信精通,一点点累积至今。lt;br /->如今,我的来访者已遍布国内外很多城市。国内的来访者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国外的来访者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及欧洲部分城市的华人华侨。我的网络咨询经验也已达 6000 多小时,占了总时数的大半。lt;br /->两年前,除去网络来访者的必要面询,我已不再接待地面来访者,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专职网络心理咨询师。lt;br /->现在,我将每周接待的网络个案量控制在 20 个,有 3 个是不定期咨询,17 个是固定个案;多数属于长程咨询,有些来访者已与我一同工作了 4 年以上。lt;br /->第二,网络心理咨询领域亟须专业的经验分享。毋庸置疑,心理咨询转为线上是大势所趋,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如今各平台的运作早已实现了跨区域。相对于线下,线上咨询更便捷、更直接,操作性也更强。lt;br /->但基于种种原因,多数同行都是被迫转型,这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各种不确定,面对屏幕上的虚拟空间心生焦虑,无法安住当下,当然也就无法和来访者“在一起”。lt;br /->一些同行也会陆续联系我,请教我关于网络咨询的问题。他们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在虚拟空间与来访者建立关系,以及更为现实的?D?D如何才能留得住来访者。lt;br /->我相信,这是网络转型期很多心理咨询同行共同的心声。lt;br /->基于以上两点,我决定对自己这些年的网络咨询所有心得进行梳理与汇总。lt;br /->作为每天都工作在一线的心理工作者,我深知同行最需要的是什么。但凡以此为生,首先关心的一定是个案数量和脱落率,毕竟饿着肚子就顾不上满足助人情怀。好不容易有个来访者前来,没几次就脱落了,那你就帮不了他,这种挫败还会直接打击你的自信。lt;br /->因此,本书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lt;br /->第一,实战细节。在各个章节中,我会较少讲理论、谈技术,并不是理论技术不重要,而是这方面的资源太多了,你随手可得、随处可学。我会更多地与你谈实战、实践的细节,细到你坐什么样的椅子、用什么样的设备;细到如何选择你的视频背景与网络信号;细到咨询地点与咨询频次的变化;细到沉默与眼神的含义,以及咨询师面对这些变化的态度等。lt;br /->你要深刻地意识到,网络咨询对咨询师的要求更高,要求咨询师更细腻、更细致、更敏感,任何的“粗糙”“大意”都没有生存余地,这就是与来访者建立深度关系的本质所在。lt;br /->第二,第 1~5 次访谈。我只谈前五次访谈以及咨询设置的意义,这会更聚焦、更细致,目的就是告诉你如何降低脱落率。根据我的经验,发生在前五次访谈的脱落率几乎占了总脱落率的 70% 以上。留住来访者才是王道,否则任何所学和想法都是空谈。lt;br /->这个时代,拒绝空洞。lt;br /->我会把前五次访谈分别拆解开,特别是首次访谈。我会将它们掰开了,揉碎了,打匀了,一层一层铺开给你看,争取做到你拿着这本书照做就能降低脱落率。lt;br /->说实话,降低脱落率很难,但我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我就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我们都要有底气,如果当年也有人和我这么说,那我该多么欣喜啊!lt;br /->让你少走弯路,是我最大的夙愿。lt;br /->第三,心理动力学视角。如果你希望一本书、一堂课就能够全方位、全视角告诉你该怎么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好像要求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样,是不现实的。我相信越是在一个点上用放大镜呈现,对咨询师的现实操作帮助就越大。lt;br /->我的流派是心理动力学,我只能从这个视角分享。当然如果你是其他流派的咨询师,也会收获很多,毕竟咨询地点、屏幕、信号之类的因素不受流派限定。lt;br /->简单来说,心理动力学的视角就是把关注点放在潜意识、象征、情感层面,放在任何行为背后的冲突与动机上,而网络的虚拟呈现,尤其需要我们把握这部分。lt;br /->这样一来,本书的主题就相当清晰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一本心理动力学视角、着重网络视频方式、以前五次访谈为主、重视实操态度与细节的心理咨询工具书。lt;br /->此外,我对咨询互动中的情感特别敏锐,这也是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本书绝不会如物理公式般枯燥,而是一本充满了感情色彩的工具书。lt;br /->像是我在与你娓娓道来,你我有幸成为同一个行业的人,做着同一件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D?D用灵魂去陪伴另一个灵魂,这是何等的缘分啊!lt;br /->同时,感谢我所有的来访者,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他们也见证了我的进步lt;/p->显示全部信息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