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格局

作者黄静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详情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21742725所属分类:图书->亲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试读用时间的格局,打开孩子十八年成长地图作为一个母亲,我陪伴两个男孩走过两个十八年;作为孕育两部家庭教育作品《父母的格局》与《学习的格局》的“母亲”,我更有机会与两千多万线下和线上的读者、听众家长朋友们,交流养育的实践和困惑。一路走来,我的感悟是,这一代的父母虽然能快速接受新的养育理念,乐于学习跨传统、跨文化的教育新方法,但如果不及时提升养育的时间格局观,他们依然会踏入各种养育新误区。比如,许多“鸡娃”的家长误以为自己在帮孩子拼未来,实际上他们是在阻碍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影响孩子的心理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健康发展,更可能导致孩子后成“才”却不成人。 我看过的一部纪录片就鲜活地展示了这些令人心痛的后果。片中有一位少女妈妈怀抱 6 个月大的婴儿,整天用看电视打发时间,结果小婴儿的眼光变得越来越呆滞,后被医生诊断为大脑发育滞后。虽然这个小生命被母亲拥在怀里,但他却如同躺在一片感情的沙漠里,缺乏爱和语言的交流刺激,后 6 个月的大脑停止了发育。 这个悲剧让同为母亲的我流下了悲哀的眼泪。就在那一刻,我决定要把“格局养育”系列的第三本定为《时间的格局》,我想从横跨十八年的时间维度,为父母提供一张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科学养育地图,让父母无论身处养育的哪个阶段,都有机会开启视角、拓展思维、来回纵横地观察养育的全过程;我尤其想让父母看见,养育是有阶段性目标和阶段性需求的,当孩子发育的目标与家长养育的需求在生命时间轴上发生了错位时,那位少女妈妈与婴儿的生命悲剧就会不断重现。 因此,在第 01 章里,我结合大脑科学的研究和发现,讨论在家长意志控制下所形成的四大养育陷阱:孩子“不听话”,主要是亲子关系中的“时间错位”造成的;孩子“没兴趣”学习,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身处“主观时间”的秘密;“逼孩子学习”,让父母抓住了当下的时间,却阻碍了孩子大脑发育;“焦虑未来”,实质是父母与孩子因为身处不同时间纬度所带来的冲突,因为父母活在“上层脑”的竞争世界里,而孩子却活在“下层脑”的自我感受里。 第 02 章,从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出发,讨论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的成长旅程,希望拓宽父母的养育格局,从过早追求智力竞争转移到分阶段奠基四大内在品质:自主感(0~3 岁)、自尊感(3~6 岁)、成就感(6~12 岁)和价值感(12~18 岁)。这是一个四环相扣的链接,一环不能少、一环不能弱,它们互相守望、互为力量,在生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担负着核心的成长任务。而家长一旦看清这条生命链条的奥秘,就看到了一张科学养育的成长地图,为自己、孩子和家庭做好了养育的知识储备。lt;p->用时间的格局,打开孩子十八年成长地图lt;br /->作为一个母亲,我陪伴两个男孩走过两个十八年;作为孕育两部家庭教育作品《父母的格局》与《学习的格局》的“母亲”,我更有机会与两千多万线下和线上的读者、听众家长朋友们,交流养育的实践和困惑。一路走来,我的感悟是,这一代的父母虽然能快速接受新的养育理念,乐于学习跨传统、跨文化的教育新方法,但如果不及时提升养育的时间格局观,他们依然会踏入各种养育新误区。比如,许多“鸡娃”的家长误以为自己在帮孩子拼未来,实际上他们是在阻碍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影响孩子的心理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健康发展,更可能导致孩子后成“才”却不成人。lt;br /->我看过的一部纪录片就鲜活地展示了这些令人心痛的后果。片中有一位少女妈妈怀抱 6 个月大的婴儿,整天用看电视打发时间,结果小婴儿的眼光变得越来越呆滞,后被医生诊断为大脑发育滞后。虽然这个小生命被母亲拥在怀里,但他却如同躺在一片感情的沙漠里,缺乏爱和语言的交流刺激,后 6 个月的大脑停止了发育。lt;br /->这个悲剧让同为母亲的我流下了悲哀的眼泪。就在那一刻,我决定要把“格局养育”系列的第三本定为《时间的格局》,我想从横跨十八年的时间维度,为父母提供一张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科学养育地图,让父母无论身处养育的哪个阶段,都有机会开启视角、拓展思维、来回纵横地观察养育的全过程;我尤其想让父母看见,养育是有阶段性目标和阶段性需求的,当孩子发育的目标与家长养育的需求在生命时间轴上发生了错位时,那位少女妈妈与婴儿的生命悲剧就会不断重现。lt;br /->因此,在第 01 章里,我结合大脑科学的研究和发现,讨论在家长意志控制下所形成的四大养育陷阱:孩子“不听话”,主要是亲子关系中的“时间错位”造成的;孩子“没兴趣”学习,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身处“主观时间”的秘密;“逼孩子学习”,让父母抓住了当下的时间,却阻碍了孩子大脑发育;“焦虑未来”,实质是父母与孩子因为身处不同时间纬度所带来的冲突,因为父母活在“上层脑”的竞争世界里,而孩子却活在“下层脑”的自我感受里。lt;br /->第 02 章,从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出发,讨论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的成长旅程,希望拓宽父母的养育格局,从过早追求智力竞争转移到分阶段奠基四大内在品质:自主感(0~3 岁)、自尊感(3~6 岁)、成就感(6~12 岁)和价值感(12~18 岁)。这是一个四环相扣的链接,一环不能少、一环不能弱,它们互相守望、互为力量,在生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担负着核心的成长任务。而家长一旦看清这条生命链条的奥秘,就看到了一张科学养育的成长地图,为自己、孩子和家庭做好了养育的知识储备。lt;br /->第 03 章,结合多年养育经验和全球化视野的教育模式,我从情绪能力、交友能力和心智能力三方面入手,与父母讨论当下遇到的棘手的孩子成长问题,比如情绪失控抑郁了,性格内向交不到朋友自卑了,沉迷游戏不想学习了……我相信,这些让每一位父母担心着急的事儿,其实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他们是否能安然渡过这一成长季的烦恼和挑战,关键在于父母如何陪伴、接纳和应对这些“成长问题”。lt;br /->第 04 章,聚焦“孩子不懂时间为何物”的问题,结合我这五年来在做的“如何让孩子学会自主掌控时间” 研究课题,用可视化的引导模式带领孩子分阶段提升时间管理能力。我们需要在婴幼儿时期,先为孩子的大脑输入早期时间感,建立起内在和外在的秩序;然后在小学阶段,指导孩子重点发展执行技能,为学习和课余活动做好时间规划;到初高中时期,鼓励孩子为自主学习设定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在家长逐步放手的过程中,让孩子逐步走向自律。这是一个从看见时间到认识和使用时间,后拥有自主掌控时间能力的十八年成长过程。lt;br /->我特别想通过《时间的格局》传递一个科学养育的使命:在孩子生命发展的前十八年时间里,人格发展必须先于智力发展,只有分阶段奠基好自主感、自尊感、成就感和价值感这四大品格支柱,孩子的各项才华和能力才能“水到渠成”般地开花结果。lt;br /->因此,十八年的养育其实也是时间的格局,因为把时间花在哪儿、怎么花、为什么花,恰恰映照出为人父母的养育观和世界观。让我们一起护航孩子由内而外的健康发展,支持孩子由内在自我走向外在世界的自然成长,日复一日地信任和尊重孩子自带的能量光芒,我们就能成为拥有时间大格局的父母。lt;/p->显示全部信息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