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公务员中公2021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一本通
作者 | 310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详情 | 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517708丛书名: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所属分类:图书->考试->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 |
作者介绍 | |
内容简介 | 《中公版·2021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一本通》共包含六篇内容。*篇为遴选笔试相关知识,第二篇为案例分析,第三篇为公文写作,第四篇为文章写作,第五篇为综合基础知识,第六篇为政策方针与时政热点。 |
内容试读 | 篇 遴选笔试相关知识章 公开遴选一、什么是公务员公开遴选(一)公开遴选的政策依据2013 年,中组部、人社部印发《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为建立公开遴选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办法共八章三十六条,对公开遴选的原则、程序与权限、纪律与监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办法条规定,“为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和规范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该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二)公开遴选的具体内涵公务员公开遴选主要包括中央机关遴选和地方公务员遴选两类。其中,中央机关遴选与地方公务员遴选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央机关的遴选范围是面向全国公开招考,遴选职位主要为领导职务职位;而地方公务员的遴选范围多局限于省、市或县,遴选职位多为非领导职务职位,遴选机关包括省直机关、市直机关等。(三)公务员公开遴选制度确立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公开遴选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要求的重要创新,具有重要意义。1.消除了人才流动的壁垒,完善了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公务员公开遴选是上级党政机关补充人员的一种合理方式,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得到录用,提高了选人用人的质量,完善了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2.创新了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lt;p->篇 遴选笔试相关知识lt;br /->章 公开遴选lt;br /->lt;br /->一、什么是公务员公开遴选lt;br /->(一)公开遴选的政策依据lt;br /->2013 年,中组部、人社部印发《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为建立公开遴选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办法共八章三十六条,对公开遴选的原则、程序与权限、纪律与监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lt;br /->该办法条规定,“为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和规范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lt;br /->该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lt;br /->(二)公开遴选的具体内涵lt;br /->公务员公开遴选主要包括中央机关遴选和地方公务员遴选两类。其中,中央机关遴选与地方公务员遴选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央机关的遴选范围是面向全国公开招考,遴选职位主要为领导职务职位;而地方公务员的遴选范围多局限于省、市或县,遴选职位多为非领导职务职位,遴选机关包括省直机关、市直机关等。lt;br /->(三)公务员公开遴选制度确立的意义lt;br /->党的十九大提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公开遴选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要求的重要创新,具有重要意义。lt;br /->1.消除了人才流动的壁垒,完善了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lt;br /->公务员公开遴选是上级党政机关补充人员的一种合理方式,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得到录用,提高了选人用人的质量,完善了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lt;br /->2.创新了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lt;br /->从激励理论来看,工作激励的方法有工作轮换和交流。工作激励在公务员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遴选制度是对基层公务员的一种激励和认可。lt;br /->3.有助于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幸福感和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lt;br /->关注公务员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十分重要,遴选制度有利于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幸福感和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lt;br /->4.形成了公务员队伍结构更优化的机制,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创新之举lt;br /->公务员遴选制度的创新,体现了我国政府科学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激励下层公务员以优化公务员结构所做出的努力,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创新中的重要一笔。lt;br /->(四)公开遴选的五个程序lt;br /->《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公开遴选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发布公告;(二)报名与资格审查;(三)考试;(四)组织考察;(五)决定与任职”。lt;br /->公开遴选的五个程序及其具体说明如下表所示:lt;br /->lt;br /->二、公开遴选与公务员统招、公开选拔的联系与区别lt;br /->(一)公开遴选与公务员统招的异同点lt;br /->公开遴选与公务员统招的异同点具体如下表所示:lt;br /->lt;br /->(二)公开遴选与公开选拔的异同点lt;br /->公开遴选与公开选拔的异同点具体如下表所示:lt;br /->lt;br /->第二章 笔试考查内容lt;br /->lt;br /->一、考什么lt;br /->根据《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可知,公开遴选的笔试主要测试考生的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lt;br /->通过分析近几年公务员公开遴选的笔试真题可知,公开遴选的笔试重在考查考生的理论素养、知识素养、政策法规水平、领导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选拔职位所需的其他相关能力等七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如下表所示:lt;br /->lt;br /->二、怎么考lt;br /->1.遴选考试公告分析lt;br /->由于党和国家行政机构改革,2018年中央机关遴选考试未进行招考,大部分省直机关也没有发布遴选公务员考试的公告。2019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考试恢复招考,2021年的考试公告已于2020年10月29日发布。lt;br /->下面我们对近几年中央机关及部分省直机关遴选考试公告进行分析,帮助考生进一步明晰考情,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lt;br /->lt;br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lt;br /->(1)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相应的,2020年中央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中的职级序列有所变化。公告中,原“处级”调整为“副处长和一级至四级调研员”,原“主任科员以下”调整为“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级”。2021年同样如此。lt;br /->(2)近两年,中央机关及个别省直机关如湖南省,将“测查(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考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t;br /->(3)部分省份对考试内容进行了调整,如山东省直机关遴选对公开遴选职位与公开选调职位进行了区分。lt;br /->(4)部分省份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加强了业务技能的考查,如湖北省直机关遴选将笔试分为《综合科目》和《职业能力测试》两个科目,以更好测查报考人员报考对应职位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lt;br /->2.遴选笔试题型解读lt;br /->遴选公务员考试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试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主观性试题包括公文写作题、案例分析题、文章写作题等,其中以案例分析题和文章写作题为考查重点,整体难度适中,个别题目难度较大,主要测查考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lt;br /->三、备考策略lt;br /->通过对近几年中央机关及部分省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的分析可知,遴选笔试考查形式一般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客观性试题为辅。而且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越大。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一方面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要多看多练,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lt;br /->1.厚积薄发,必成大器lt;br /->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于参加公开遴选考试的考生来说,要想轻松翻越基础知识这座大山,就需要保持良好心态,日积月累,不断深入复习基础知识,尤其是政治、法律、经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厚积薄发。lt;br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保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摘录经典语录,丰富知识储备。lt;br /->(2)平时多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事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且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能仅满足于对热点事件的知晓,更要去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应对策略等;对方针政策的解读也要多加浏览。只有做足功课,才能轻松应对。lt;br /->2.熟能生巧,必达大乘lt;br /->《卖油翁》里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遴选考试中,主观性试题占比较大,甚至有些考试全部为主观题,其题型主要包括案例分析题、公文写作题、文章写作题等。这类题型都需要动手写。内容固然重要,但更要兼顾形式。无论如何,写作都是一门很深的功夫。考生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lt;br /->(1)练习公文写作与文章写作,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以至更优。lt;br /->(2)养成书写时政评论的习惯,在吸纳多方观点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lt;br /->(3)强化日常练习,工整漂亮的书写一定会给卷面加分不少。lt;br /->第二篇 案例分析lt;br /->章 案例分析基本理论lt;br /->lt;br /->一、含义lt;br /->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则或几则背景材料,然后设置问题,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概括相关内容,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等的题型。lt;br /->【示例】lt;br /->当前,基层各项工作很繁重,有社保、劳务、信访维权等。某县某乡镇建立基层建设平台,统一办公,这项便民举措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基层建设平台也有很多问题:一是平台设施不完善。当前,平台工作电脑、打印机与工作人员的配比分别是1∶1和2∶1,但是用于平台的其他服务设备,例如指纹机等设备,配备明显不足。二是人员编制少。只有40来个人员但需要服务全市300万人。三是人员队伍不稳定。虽然签有事业编合同,但只有3年服务期,服务期满就不管了。于是某乡镇的25名基层公益性岗位员工集体写了联名信,说他们工作认真,干得好,但是3年服务期满后有下岗的风险,要求人社局改变政策。lt;br /->问题:lt;br /->假如你是人社局负责接待信访的工作人员,请列出你的工作思路。lt;br /->二、案例分析测评要素lt;br /->案例分析题的测评要素具体包括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评价能力,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lt;br /->1.归纳概括能力lt;br /->归纳概括能力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内容,准确理解材料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揭示(事实)所反映的本质问题。lt;br /->2.综合分析、评价能力lt;br /->综合分析、评价能力要求对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材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lt;br /->3.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lt;br /->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材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lt;br /->4.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lt;br /->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能够理解运用政策、法律等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lt;br /->三、案例分析的特点lt;br /->1.典型性lt;br /->典型性是对案例分析题的命制及题材的选取角度而言的,是指题目中选取的案例都是来源于实际工作,或者是依据特定的工作状态进行合理假设得来,其本质在于通过特定的案例来测查考生的具体工作能力。因此该案例必定是工作实际的一种高度浓缩,能够引申为一种经验甚至理论,给实际工作以启示。lt;br /->2.灵活性lt;br /->灵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lt;br /->一方面,从题型角度讲,案例分析题可以根据测评需要,选取实际工作中的任何典型案例,并进行多样化的处理,提问方式也十分灵活。例如,要测评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案例的选取可以从计划组织活动中任意选择一项活动,提问方式既可以是分析评价某人的行为是否得当,也可以是要求考生拟定具体组织实施的方案。lt;br /->另一方面,从能力测评角度讲,案例分析也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案例分析奉行“干得好,答得好”的测评原则,只有那些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能答好题。这样,就可以灵活地测评出考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项能lt;/p->显示全部信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