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诗词游中国 套装共4册

作者琬如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详情开 本:16开纸 张:纯质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8349951所属分类:图书->亲子/家教->素质教育
作者介绍琬如,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曾经供职于传媒、研究机构、中央企业,受邀写过有关历史人文的七八本书,现为自由撰稿人、“罗辑思维”签约作者。历经过几多行业,品尝过三五滋味,一直在求索更丰富饱满的生活。喜欢读书,不求专精而贵求一心;喜好旅行,无意广览而兴尽知返;喜欢赏读诗词歌赋,只为可以越千年,共情于先贤,同春花秋月之悲喜,共秋水长天之喟叹。希望心不为形役,生命自由、融洽、和美。
内容简介本书以诗词为“向导”,精心选取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100余个热门旅行地,古典诗词与现代自然完美融合,让读者跟随古人脚步,游遍大美中国。你可以在“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之畔感受李白的洒脱,领略北方苍茫辽阔的磅礴之气;可以在“弯弯月出挂城头”的凉州城中感受岑参的酣畅,体味塞北烟尘古道上的的雄奇壮阔;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东坡赤壁体会苏轼的豪迈与旷达,感受江南烟柳画桥里盎然的春意;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重庆倾听李商隐的羁旅之愁,细品西南山川水带间的如诗如画。
内容试读敦煌 驼铃响断玉门关千年梦易碎,玉门关上君泪冷,别时人皆散,寂寞沙洲空牵念。驼铃踩着千年的步点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响断了玉门关,惊散了沙洲烟。是谁的步子,一路蹒跚?是谁的心中,沧桑一片?是谁的过往,战火硝烟?是谁的眼前,繁华未散?敦煌,盛大辉煌。古往今来,这里都是一片无垠的荒漠,孤烟飞天,长河落日。祁连山从远处而来,又往远处而去,目睹了敦煌的传奇,枕着金戈铁马的梦睡去。罗布泊的浩瀚,连接着敦煌的西边,把那些神秘写得更加绵长。那些说不清的故事和传说,都被漫天的黄沙卷入罗布泊的远处。大漠的孤烟升腾而起,游人的心头涌上一阵凄凉和悲壮。古往今来的敦煌,历经了多少的牺牲和守望、壮烈和悲怆?只有驼铃依然如故,只有明月千古留存,只有敦煌知道这里曾经的辉煌和沧桑。孤烟在晚霞里飞过,身披一道寂寥的光芒,消逝在远处。宛如当年的美丽,无与伦比,却消失不见。在敦煌的土地上漫步、驻足,对着大漠落日一声叹息,对着流沙明月抚今追昔,然后在这里雕刻下撼动世界的灿烂画卷。不说一句话,却饱含了对世人的慈悲,对佛祖的敬畏。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穷尽了这世上美的颜色,飘逸的丝带、优雅的舞姿和美丽的笑脸,将这世界的美好展现到极致。千手观音的慈祥,牵出了敦煌无可比拟的过往。千百年前,许多路经此地的商人,都在这里留下佛的画卷。45000 多平方米的画卷,1000 多年的心愿,祈祷佛祖护佑这片土地,护佑前路顺利。不难想象,当莫高窟的壁画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是一种怎样的震撼。踩在这片土地上,和风一起奔跑,追逐远方的驼铃。历史湮没在沙石里,漫天的黄沙覆盖了千年的风霜,那些没有信守诺言春来还乡的远行之人,那些寂寥逝去空留念想的空闺……都在这辽阔的大漠深处,用古老的狼烟,诠释历史的创伤。鸣沙山的石子是否记得,当年谁的家书传到了玉门关?当年是谁在东望故园?又是谁在马上相逢因没有纸笔而只能凭君传语报一声平安?是谁放胆醉卧沙场还吟咏着“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歌?阳关之外,已没有了故人的身影,若有酒,就在此饮上一杯。西出阳关,从此孑然一身,从此空留思念无人比邻。这里洒过多少相思的眼泪,这里碎了多少离别的酒杯。流沙堆不住过往,就硬生生地掩埋了思念,风干了泪水,梦断了离魂。雪白的长纱飘在沙丘上,残阳照出一个悲怆的敦煌。大漠风过,呜咽作响,每个游人都禁不住泪流满面。所以鸣沙山夜夜悲歌,想为不归之人奏一曲战歌,引得春风来度玉门关。那冲天的厮杀呐喊,那不绝的战火硝烟,在鸣沙山写就了一首催人泪下的史诗,而离人的泪,滴成了这眼月牙泉。lt;p->敦煌 驼铃响断玉门关lt;br /->千年梦易碎,玉门关上君泪冷,别时人皆散,寂寞沙洲空牵念。驼铃踩着千年的步点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响断了玉门关,惊散了沙洲烟。lt;br /->是谁的步子,一路蹒跚?是谁的心中,沧桑一片?是谁的过往,战火硝烟?是谁的眼前,繁华未散?lt;br /->敦煌,盛大辉煌。古往今来,这里都是一片无垠的荒漠,孤烟飞天,长河落日。祁连山从远处而来,又往远处而去,目睹了敦煌的传奇,枕着金戈铁马的梦睡去。罗布泊的浩瀚,连接着敦煌的西边,把那些神秘写得更加绵长。那些说不清的故事和传说,都被漫天的黄沙卷入罗布泊的远处。lt;br /->大漠的孤烟升腾而起,游人的心头涌上一阵凄凉和悲壮。古往今来的敦煌,历经了多少的牺牲和守望、壮烈和悲怆?只有驼铃依然如故,只有明月千古留存,只有敦煌知道这里曾经的辉煌和沧桑。孤烟在晚霞里飞过,身披一道寂寥的光芒,消逝在远处。宛如当年的美丽,无与伦比,却消失不见。lt;br /->在敦煌的土地上漫步、驻足,对着大漠落日一声叹息,对着流沙明月抚今追昔,然后在这里雕刻下撼动世界的灿烂画卷。不说一句话,却饱含了对世人的慈悲,对佛祖的敬畏。lt;br /->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穷尽了这世上美的颜色,飘逸的丝带、优雅的舞姿和美丽的笑脸,将这世界的美好展现到极致。千手观音的慈祥,牵出了敦煌无可比拟的过往。lt;br /->千百年前,许多路经此地的商人,都在这里留下佛的画卷。45000 多平方米的画卷,1000 多年的心愿,祈祷佛祖护佑这片土地,护佑前路顺利。不难想象,当莫高窟的壁画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是一种怎样的震撼。lt;br /->踩在这片土地上,和风一起奔跑,追逐远方的驼铃。历史湮没在沙石里,漫天的黄沙覆盖了千年的风霜,那些没有信守诺言春来还乡的远行之人,那些寂寥逝去空留念想的空闺……都在这辽阔的大漠深处,用古老的狼烟,诠释历史的创伤。lt;br /->鸣沙山的石子是否记得,当年谁的家书传到了玉门关?当年是谁在东望故园?又是谁在马上相逢因没有纸笔而只能凭君传语报一声平安?是谁放胆醉卧沙场还吟咏着“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歌?lt;br /->阳关之外,已没有了故人的身影,若有酒,就在此饮上一杯。西出阳关,从此孑然一身,从此空留思念无人比邻。这里洒过多少相思的眼泪,这里碎了多少离别的酒杯。流沙堆不住过往,就硬生生地掩埋了思念,风干了泪水,梦断了离魂。雪白的长纱飘在沙丘上,残阳照出一个悲怆的敦煌。大漠风过,呜咽作响,每个游人都禁不住泪流满面。lt;br /->所以鸣沙山夜夜悲歌,想为不归之人奏一曲战歌,引得春风来度玉门关。那冲天的厮杀呐喊,那不绝的战火硝烟,在鸣沙山写就了一首催人泪下的史诗,而离人的泪,滴成了这眼月牙泉。lt;br /->这月牙泉自古如旧,从未干涸。苍茫戈壁的长风吹了万年,吹干了花草,吹干了白骨,却没吹干这月牙泉。离人的泪,世代洒落,荡漾着不灭的思念和牵挂。lt;br /->敦煌的岁月,记忆和时光一样漫长,长到驼队跨出西凉,长到大漠长风吹散了离殇,长到兜兜转转的时光淡去了前世的模样。lt;br /->月牙泉守着鸣沙山,夜夜听鸣沙山的悲鸣,又怎能止得住泪流?是夜,残月如钩,月牙泉里一阵荡漾又倏忽消散。那是怎样的牵念,过了千年岁月,依旧不泯不灭不消不散?lt;br /->时光永不止步,历史会清洗过往。我们还会有多少岁月怀念这里的忠魂,我们还会有多少心思赤着脚站在沙漠里祈祷?无论何年何月,驼铃都一声一声响过,风卷着流沙抚平了驼队的脚印,却掩不住声声驼铃、阵阵战歌、年年感怀。那些英魂在莫高窟壁画的精髓中得以流传、得以护佑、得以祭奠。lt;br /->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元年(366),一位法名乐僔的和尚云游至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在斜晖映照下,鸣沙山一时间光芒万丈,似众佛在金光中闪现。乐僔和尚激动不已,认为这是佛陀感召,此地乃圣地,于是请人在崖壁上开凿了一个石窟,供养佛像。乐僔和尚在洞窟内禅修的同时,向当地的民众传播佛法,并讲述他在鸣沙山看到众佛闪现的奇遇,众多信徒便将鸣沙山当作圣地前去朝拜。lt;br /->此后,又有一位法良禅师由东方来此开凿石窟、禅修,并广布佛法。从此,鸣沙山上叮叮当当的凿窟声延续了千余年,为世人留下了璀璨的佛教艺术和震惊世界的壁画。lt;br /->北魏时期,佛教进一步发展。东阳王元荣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莫高窟修建了大窟,莫高窟的造像活动在这一时期兴盛起来。lt;br /->敦煌壁画内容以佛教文化题材为主,壁画类型有说法画、故事画、尊像画、供养人画、装饰图案画等。说法画描绘的是佛向弟子讲述佛法的场景。故事画分为佛传画(用来讲述释迦牟尼平生的连环画)、本生画、经变画(僧侣为传播佛法、解释佛经内容而借用的画像)和因缘画(专门宣扬佛门弟子度化故事)。lt;br /->敦煌莫高窟257窟西壁上的《鹿王本生图》就分段描绘了释迦牟尼某世身为九色鹿的一段故事。九色鹿在江边搭救了一位溺水者,并要他保证不向任何人透露它的踪迹。溺水者发誓说,倘若他泄露九色鹿的行踪,便叫他全身生疮、口发恶臭。谁知有一天,王后梦到了一只神秘美丽的九色鹿,便不断恳请国王抓一只回来,用鹿皮给她做裘袍、用鹿角给她做耳环,于是国王下令全国围猎九色鹿,对提供九色鹿线索的人给予重赏。那个曾获九色鹿搭救的溺水者贪图钱财,向国王禀告了发现九色鹿的地方。于是国王率领兵士围捕九色鹿,九色鹿被捕后,向国王痛陈事情的经过,国王终被九色鹿打动,将它放走,并且下令全国都不许伤害它。而溺水者终遭到了报应——全身生疮、口发恶臭。lt;br /->这个故事以佛教“善恶报应”思想为主题,情节跌宕起伏。九色鹿的形象生动鲜活,在画面土红色大背景的衬托下,更显醒目突出。人物形象也表现得十分精准,人与九色鹿的形象要大于点缀在画中的山水草木。画面色彩鲜艳,以红、绿、黄等色为主。大笔涂染的绿色树木和土红色背景,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画面充满张力。lt;br /->如今,风沙荒芜了曾经繁华的古丝绸之路,但在漫漫黄沙簇拥着的鸣沙山上,却有着世间瑰丽的敦煌壁画。千余年来,画匠们前赴后继地在这里留下了精美绝伦的壁画、泥塑,它们不仅记录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还传神地演绎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历经千余年的沧桑,我们依旧能从技巧高超又饱含激情的画师们的笔下,透过炽烈雅丽的色彩、飘逸飞动的线条,感受到那丰富美妙的想象,那虔诚的信仰,以及令人赞叹的智慧。lt;/p->显示全部信息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