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施蛰存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详情 |
新版引言 初版序引 初唐诗话 1 野望 王绩 2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3 从军行 杨炯 4 五七言绝句四首 骆宾王 宋之问 杜审言 沈佺期 5 一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6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宋之问 7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沈佺期 8 杂言歌行三首 长孙无忌 崔液 阎朝隐 9 感遇诗(上)陈子昂 10 感遇诗(中)陈子昂 11 感遇诗(下)陈子昂 12 王梵志诗 13 初唐诗馀话 盛唐诗话 14 五言律诗三首 王维 15 五言律诗二首 王维 16 五言律诗三首 孟浩然 17 五言律诗又三首 孟浩然 18 燕歌行 高適 19 七言歌行二首 岑参 20 早朝大明宫唱和诗四首 贾至 王维 岑参 杜甫 21 五言律诗二首 王湾 22 边塞绝句四首 王翰 王之涣 王昌龄 岑参 23 五言绝句四首 王维 王之涣 金昌绪 佚名 24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25 七言绝句四首 王昌龄 26 渔父歌 李颀 27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 语弄寄房给事 李颀 28 黄鹤楼与凤皇台 崔颢 李白 29 古风三首 李白 30 蜀道难 李白 31 战城南 李白 32 将进酒 李白 33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李白 34 五言律诗三首 李白 35 哀江头 杜甫 36 新安吏 杜甫 37 无家别 杜甫 38 悲陈陶 悲青坂 杜甫 39 七言律诗二首 杜甫 40 吴体七言律诗二首 杜甫 41 五言律诗二首 杜甫 42 盛唐诗馀话 中唐诗话 43 渔歌五首 张志和 44 寄校书七兄 李冶 45 五言律诗三首 刘长卿 46 自叙诗二首 韦应物 47 五言古律三首 韦应物 48 湘灵鼓瑟 钱起 49 七言绝句三首 韩翃 50 送中兄典邵州 韩翃 51 七言律诗二首 卢纶 52 七言歌行二首 戴叔伦 53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54 乐府歌行二首 王建 55 宫词八首 王建 56 节妇吟 张籍 57 山石 韩愈 58 落齿 韩愈 59 华山女 韩愈 60 竹枝词九首 刘禹锡 61 绝句二首 刘禹锡 62 五言古诗四首 柳宗元 63 诗三首 孟郊 64 诗六首 贾岛 65 枫桥夜泊 张继 66 酬刘员外见寄 严维 67 两朱阁 白居易讽谕诗 68 霓裳羽衣歌 白居易感伤诗 69 闲适诗十一首 白居易 70 会真诗 元稹艳诗 71 诗三首 李贺 72 诗二首 沈亚之 73 七言绝句二首 朱庆馀 74 诗十首 张祜 75 诗十首 姚合 76 诗十一首 寒山子 77 中唐诗馀话 晚唐诗话 78 锦瑟 李商隐 79 七言绝句四首 李商隐 80 五七言诗四首 温庭筠 81 菩萨蛮 温庭筠 82 七言绝句十一首 杜牧 83 金陵怀古 许浑 84 郑鹧鸪诗 85 游仙诗 曹唐 86诗三首 章碣 87 黄陵庙诗 李群玉 88 诗八首 刘驾 89 贫女 秦韬玉 90 杂体诗五首 皮日休 陆龟蒙 91 三家咏史诗十首 92 香奁诗、长短句六首 韩偓 93 秦妇吟 韦庄 94 晚唐诗馀话 95 唐女诗人 96 六言诗 97 联句诗 98 唐人诗论鸟瞰 99 唐诗绝句杂说一 什么叫绝句? 二 古绝句与近体绝句 三 律诗与绝句 四 绝句的结构 100 历代唐诗选本叙录 一 唐人选唐诗 二 宋人选唐诗 三 金元人选唐诗 四 明人选唐诗 五 清人选唐诗 后记 索引 附录 重印后记 |
作者介绍 | |
内容简介 | 《唐诗百话》是我国蜚声中外的作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蛰存先生研究唐诗的经典著作。本书收讲解唐诗的文章100余篇、唐诗近300首,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编排。施先生结合作者情况和相关社会背景、历史知识的介绍,分别对每首诗歌行分析、考据和讲解。 《唐诗百话》自面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热烈赞誉,耶鲁大学等名校也将本书作为汉学研究课程的教材。本次重版,将施先生原先考虑拟作十余次修改的记录,得以按先生之意在清样上逐一予以修订,又蒙先生*为信任的台湾著名诗词研究学者林玫仪教授,惠寄经施先生和她均详予审读过的繁体版《唐诗百话》,于是以上述两种版本再次予以全面严谨详尽的审校,从而完成了更为完善的《唐诗百话》*版本。【推荐语】读此书、识唐诗 唐诗百科全书! 当我们仰望浩瀚的文学星空时,唐诗,无疑是其中*闪亮的那颗星。品读唐诗,成了我们贴近传统文化经典*好的方式。但正确地、专业地品读唐诗、理解唐诗,未必是一件人人可得的事情,即便是同一首诗,其诗意的体会、文辞的理解,也往往各不相同。一版再版的《唐诗百话》,给我们提供了一部解读唐诗的范本,因兼具学术研究与诗歌鉴赏的双重价值,被誉为“唐诗百科全书”。 ◎讲解每一首诗时,还讲解每个典故的意义,每首诗所反映的时代、政治背景和社会风俗。 ◎讲解一种诗体的源流时,还讲解关于诗的文学史、文学概论和有关的文学基础知识。 ◎对很多脍炙人口的唐诗,从语言文字中求得正确的含义,做了诸多严谨的校勘、考证工作。【作者】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世纪二三十年代始,创作一系列注重心理分析的小说,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 “新感觉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同时从事翻译、编辑等工作,并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帖文物的研究。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
内容试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