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梁思成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详情 | 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33536所属分类:图书->建筑->建筑史与建筑文化->建筑史与建筑保护 |
作者介绍 | 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
内容简介 | 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建筑史》一书是1944年完成的,当时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对古建筑的实地调查也仅仅限于l932--1937年这短短的5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要弄清中国建筑两千年来发展的历史源流,梳理清楚其发展脉络,自然只能先从主流建筑人手,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内容侧重于宫殿庙宇(即重点在大木作)。而对中国建筑中极富特色的园林,丰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没有论及。此书完成后,先生深感建筑史尚需深入的课题还很多。但当时正是抗战胜利,军兴以还,各地城市摧毁已甚,失地收复之后,立即有复兴焦土的艰巨工作随之而至,所需人才当以万计,当务之急是为国家造就建设人才,首先是建筑师。今后数十年,国家建设实有待于此辈人才之养成。因此他到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建筑史的研究只得暂缓进行。 本书是先生的重要遗著,因此补充的图片也全部采用当年先生所拍摄的图片,尽管这批图片经过水残质量已大不如前了。总之我想做的仅仅是尽我的能力去完成先生当年想做的工作。我相信先生在天之灵会微笑的。 |
内容试读 | 第二章 上古时期 节上古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注一)。此固为后世之推测,然其所说穴居之习,固无疑义,直至今日,河南、山西一带居民,穴居仍极普遍。宫室与穴居可以同时并存,未必前后相替也。殷商以前,史难置信,姑集所记。黄帝(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顷?),“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当时显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宫室(注二)。至尧之时(公元前二十三世纪顷?),则“堂崇三尺,茅茨不翦”(注二),后世虽以此颂尧之俭德,实亦可解为当时技术之简拙。至舜所居,则“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注二)。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期之都市已开始形成。“禹卑宫室,致费于沟减”(注三),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 至殷代末年(公元前十二世纪顷),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注四)。然周武王革命之后,已全部被毁。箕子自朝鲜“朝周,过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注五)。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予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其中有多数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础,行列井然。柱础之上,且有覆以铜板者。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除殿基外,尚有门屋,水沟等遗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