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诗词游中国 伴着四季去旅行 图说天下套装共2册

作者郝娟菡 霍晨昕,王四新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详情开 本:16开纸 张:轻型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0114588所属分类:图书->旅游/地图->城市自助旅游指南->国内
作者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试读重庆 巴山夜雨潋芙蓉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叠红染翠微,雨雾恋朦胧。一千多年前,隐居巴渝的李商隐,在巴山夜雨淋漓的夜晚,为复友人之问,仰长空,发出了“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浩叹;彼时,商隐眸中映照的是云霞,心中挥不去的是怅惘;今日,重临山城,再逢夜雨,你我眼中,迷离的却是三桥的奇秀、三峡的妩媚、磁器口的茶香、洪崖洞的流光、大足的旖旎、酉阳的桃红、南山的沧桑……一回首,一辈子,眷眷总难离,风华自难忘,由是,君问归期时,尝答未有期,便也变得理所应当起来。重庆,地处华夏西南,长江、嘉陵江襟带而过,群山环围、丘陵广布,有“山城”之誉。自宋而今,千百年风烟过眼,洗尽铅华之后的山城,虽已没有了“铜梁”时代的厚重与苍古,但碧树掩映重楼、繁花点缀灯火、青砖覆着霓虹,却别有几分明秀的味道。曾与山城相逢的你我,其实都很清楚,它的骨子里总蕴含着一种江湖气息,火辣而豪爽,纵使那山、那水,辗转的从来都是彩色的浪漫,但透过远处那橘红色的灯火、街头那热辣辣的火锅,却仍能窥见它那额外炽热的灵魂。三桥映芙蓉,巴山有夜雨:武隆喀斯特景区·缙云山相遇山城,一如相遇了一场七彩迷离的幻梦,下意识地追逐那纷飞的赤橙黄绿,待回首,却早在武隆得天独厚的石语峰情之中迷离。武隆喀斯特地貌景区,位处重庆市武隆县,是世界自然遗产,素以神秘、壮丽、瑰美著称。武隆有三绝:天坑地缝、天生三桥、芙蓉洞。天坑地缝是典型、奇幻的喀斯特地貌之一,非武隆独有,但除了武隆,却再也没有哪个地方,能将这山、水、泉、岩在岁月中沉积的绝美展现得这般淋漓尽致。地缝蜿蜒近5000米,天坑深近500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壁立的峰峦渲染着青灰色的绝丽;葱茏的茂木流溢着远古的温情;飞湍急流、瀑布悬泉,映着阳光,折射出一缕碎金色的美好。lt;p->重庆 巴山夜雨潋芙蓉lt;br /->夜雨寄北lt;br /->唐·李商隐lt;br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lt;br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lt;br /->叠红染翠微,雨雾恋朦胧。一千多年前,隐居巴渝的李商隐,在巴山夜雨淋漓的夜晚,为复友人之问,仰长空,发出了“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浩叹;彼时,商隐眸中映照的是云霞,心中挥不去的是怅惘;今日,重临山城,再逢夜雨,你我眼中,迷离的却是三桥的奇秀、三峡的妩媚、磁器口的茶香、洪崖洞的流光、大足的旖旎、酉阳的桃红、南山的沧桑……一回首,一辈子,眷眷总难离,风华自难忘,由是,君问归期时,尝答未有期,便也变得理所应当起来。lt;br /->重庆,地处华夏西南,长江、嘉陵江襟带而过,群山环围、丘陵广布,有“山城”之誉。自宋而今,千百年风烟过眼,洗尽铅华之后的山城,虽已没有了“铜梁”时代的厚重与苍古,但碧树掩映重楼、繁花点缀灯火、青砖覆着霓虹,却别有几分明秀的味道。lt;br /->曾与山城相逢的你我,其实都很清楚,它的骨子里总蕴含着一种江湖气息,火辣而豪爽,纵使那山、那水,辗转的从来都是彩色的浪漫,但透过远处那橘红色的灯火、街头那热辣辣的火锅,却仍能窥见它那额外炽热的灵魂。lt;br /->三桥映芙蓉,巴山有夜雨:武隆喀斯特景区·缙云山lt;br /->相遇山城,一如相遇了一场七彩迷离的幻梦,下意识地追逐那纷飞的赤橙黄绿,待回首,却早在武隆得天独厚的石语峰情之中迷离。lt;br /->武隆喀斯特地貌景区,位处重庆市武隆县,是世界自然遗产,素以神秘、壮丽、瑰美著称。lt;br /->武隆有三绝:天坑地缝、天生三桥、芙蓉洞。lt;br /->天坑地缝是典型、奇幻的喀斯特地貌之一,非武隆独有,但除了武隆,却再也没有哪个地方,能将这山、水、泉、岩在岁月中沉积的绝美展现得这般淋漓尽致。lt;br /->地缝蜿蜒近5000米,天坑深近500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壁立的峰峦渲染着青灰色的绝丽;葱茏的茂木流溢着远古的温情;飞湍急流、瀑布悬泉,映着阳光,折射出一缕碎金色的美好。lt;br /->下天坑,入地缝,蜿蜒前行,既能在狭隙曲幽之中仰观那一线澄净的蔚蓝,亦能在百转千回之后,看一幅由钟乳石与天光、暗河与石岩交织而成的唯美景致。lt;br /->溯梦,溯梦,梦在何方?梦在桥上!lt;br /->循着隐藏着岁月痕迹的碧空流水,一路前行,不觉,便已迈上天生三桥。天生三桥是亚洲庞大的喀斯特天生桥群,位于武隆东南,秀而幽绝,神秘异常。lt;br /->天龙桥高大雄奇,厚重中点染着几许“迷魂”的旖旎;青龙桥凌空孤悬,雨后飞瀑流泻成虹,壮美瑰丽;黑龙桥雾流潺潺,悬飞一线,幽中带雅,宽而沉凝。三桥纵列,桥中有洞,洞中生洞,洞若迷宫,蔚为大观。lt;br /->站在桥上,举目远望,黛色的烟云袅袅,一片明媚中,平和的却还是那悠悠的芙蓉江、秀美的芙蓉洞。lt;br /->芙蓉洞奇石遍布,2700米的长穴内辗转的尽是钟乳石的辉煌、石笋的玲珑,一石一泉、一水一岸,斑斓处,刻画着宇宙无穷。而流光映照处,倒映的不是岁月,而是芙蓉江的深情。lt;br /->芙蓉江蜿蜒了千年,那环成了“U”形的臂膀却从未将芙蓉洞忘却,放眼无垠的水上原始森林里,袅绕的也总是眷眷的啼鸣、深情的呓语。只可惜,一场痴恋,终归无果。于是,在某个黄昏,漫漫江水全化作了巴山的夜雨。lt;br /->巴山,非指大巴山,其名源古,实为温塘峡畔、北碚云下的缙云山。lt;br /->相传,缙云山为远古氏族缙云氏的族地,是远古颇负盛名的部落聚集地之一。然而,时移世易,于今,古迹仙踪终归邈远,只留下烟雾中钟灵毓秀的群山。lt;br /->缙云山不太高,海拔亦不足千米,但山间多云雾,或淫雨霏霏,或薄雾冥冥,春有群芳绽翠,夏有万木葱茏,秋有艳阳红叶,冬有素雪轻虹。晨曦黄昏,姹紫嫣红,流溢着不一样的霞光异彩;长夜黎明,一滴滴、一点点、纷纷扬扬的雨水更晕开了秋池、涌动了山花,留下烂漫满眼、倾城无数,美不胜收。lt;br /->淡淡青花瓷,袅袅佛头香:磁器口·大足石刻lt;br /->芙蓉江畔芙蓉洞,缙云山上缙云开,当花影横斜了月色,三桥痴迷了过往,邂逅磁器口,邂逅民俗,也是绝妙的选择。lt;br /->磁器口古镇,坐落在重庆沙坪坝区,汤汤嘉陵江水自西向东,蜿蜒而过,流走了不尽的春花秋月,亦沉淀了无数的精致与感动。lt;br /->磁器口作为沙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以瓷煊赫,因瓷闻名,明清时期,曾有过“白日千帆过,入夜万点明”的繁盛;民国时,更是西南举足轻重的商业名埠;即便是现在,洗尽铅华之后的它,仍不负“小重庆”的眷眷浓情。lt;br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走进磁器口,就如同走进了一卷歌诗咏雪、漫书香、叹繁华的无尽画卷,一江二溪,似尽不尽,三山四街,古雅清容。lt;br /->磁器口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lt;br /->香火鼎盛、雄伟壮观的宝轮寺,清幽中带着几许儒雅气质的文昌宫,古色古香的复元寺,仙风缥缈的云顶寺……九宫十八庙,处处是风情。lt;br /->情浓处,抬望眼,不经意间,眸中的倒影,便成了无数人心中、足下的诗和远方。lt;br /->譬如徐悲鸿,譬如丰子恺……lt;br /->邂逅过它的人,委实太多太多,有人挂念于九石缸的水色河香,有人恋恋于古码头的船帆渔火,有人不舍翰林院的淡淡墨痕,有人独喜凤凰溪的倾城……但在被打捞起的月色里,动人心绪的却不是细腻的瓷,而是淡淡的茶香。lt;br /->磁器口纵列12条街巷,氤氲着明清古风的檐角下,有近五分之一的小店都袅袅着那用碧叶与清泉融成的清香。夕阳西下时,坐在茶馆中,细细品茗,悠悠观景,看看打场围,听听老川音,纷繁扰攘之间,竟颇觉岁月静好,人生安然。lt;br /->出了茶馆,再坐在嘉陵江畔啃两口“陈麻花”,也很不错。lt;br /->当然,趁云开花未散,再到大足石刻去看看,便更觉无憾。lt;br /->大足石刻是重庆的文化地标,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共有石刻群75处,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而完成。规模宏大,题材多样,有佛、道、儒三教摩崖造像千余尊,其中,尤以佛教造像为,宝顶的大佛、北山的观音更是静美辉煌得超乎想象。lt;br /->灯火错落处,碑接数万重:洪崖洞·解放碑lt;br /->挥一挥衣袖,告别古镇的烂漫、摩崖的雍容,移步向前,洪崖洞的灯火辉煌便已映入眼帘。lt;br /->洪崖洞是重庆巴渝风情浓厚的地方,成片的土家吊脚楼,依着山,傍着水,裹挟着夕阳,用承载了数千年的芳馨,在山城勾勒出了一道星空下璀璨的立体式剪影。lt;br /->无论是慵懒的午后,还是飘雨的黄昏,洪崖洞那夹杂在扰攘中的宁静都有些平平无奇;唯当夜色阑珊、繁星漫空,当千厮门大桥上绽放了缕霓虹,那被璀璨灯火瞬间渲染的洪崖洞,才足称倾城。lt;br /->彼时彼刻,仰首而望,恍惚间,竟颇有几分《千与千寻》的既视感,就是不知道,在那烂漫了世界的灯火里,是否真的有汤婆婆和白龙隐匿其中。lt;br /->循着灯火,一路迷离,一路追寻,走过纸盐河酒吧街,走过天成巷巴渝风情街,走过城市阳台异域风情街,又走过盛宴美食街,吃过了、玩过了、乐过了,纵不曾见烟雨迷蒙中洪崖滴翠的盛景,那11层楼,处处皆马路的奇景,却也令人叹为观止。lt;br /->转身洪崖洞,将岁月凝成忧伤,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便已到了解放碑前。lt;br /->解放碑,是老重庆的地标,也是一座的抗日胜利纪念碑。lt;br /->碑为石铸,通体乳白,八角形,有钟数座。整点时,群钟齐鸣,声传十里,颇为壮观。lt;br /->久伫碑前,左望悠悠历史,右瞰世间烟火,恍惚间,便已走过了烟云万端。待凝眸,再邂逅,见的或许便是横跨波涛万顷的索道,是零落在彩云中的白帝城,是峥嵘古怪的丰都“鬼城”,是雄奇俊秀的三峡,是神秘诡异的小寨天坑,是风光独秀的龚滩,是能“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十八梯……lt;br /->岩溶深秀,缙云回澜,潇潇夜雨垂落了月色,洪崖洞灯火漫漫,解放碑挺拔着旧岁,九曲十八弯的山道流转着向往。君问归期未有期,重庆,是值得用一生欣赏的地方! 卡萨布兰卡,和煦春风里的美丽爱情lt;br /->任时光流转,岁月如歌,卡萨布兰卡春风依旧。lt;br /->烟波浩渺的大西洋岸边,在蔚蓝色的大海与同样蔚蓝色的天空交会之处,静静地卧着一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它有着白色浪花一样的色调以及一个动听的名字——卡萨布兰卡。当英格丽?褒曼迷人的身影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个春天消失在这座城市之后,世人心中的卡萨布兰卡就染上了一层永不凋谢的春光。lt;br /->白色的房子,白色的梦lt;br /->摩洛哥,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也许你很少听人提到它,也不清楚它究竟在世界的哪方角落,但是卡萨布兰卡这个名字,却经常在你的脑海中回响。即使你从没去过那里,但这个名字,或许能勾起你的许多情思:一部成为经典的黑白爱情片,一首男中音演绎的悠长名曲,湛蓝的天,同样湛蓝色的海,白色的房子连成一体,画出一条浑圆的洁白的地平线,金色的阳光,还有黑漆漆的影院里,身旁的那个她传来的温热气息??lt;br /->卡萨布兰卡,摩洛哥城市达尔贝达的旧名,是西班牙人送给这座城市的名字。也许是因为那部电影的原因,又或者是因为Casablanca这个单词韵律婉转,单单是念出这个名字,就会令人心中百转千回,它本来的名字反倒渐渐地被世人遗忘了。lt;br /->卡萨布兰卡坐落在中世纪古城安法遗址上,安法古城于15世纪被葡萄牙殖民者破坏,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殖民者将此地彻底占领。摩洛哥人击败葡萄牙人的军队,赶走了殖民者后,摩洛哥国王西迪?穆罕默德?阿卜达拉赫于18世纪中叶下令,在原安法古城的遗址上修建一座全新的城市,并将其命名为“达尔贝达”。lt;br /->在阿拉伯语里,“达尔贝达”为“白色的房子”之意。不知这座城市是因为白色的建筑而得名,还是因为先有名字才有了越来越多的白色房子,整座城市自诞生之时,洁白就成了它的主色调。在辽阔蔚蓝的海洋辉映下,达尔贝达成了大西洋岸边一抹淡雅多姿的景象。lt;br /->18世纪末,西班牙人渡海来到这里,当他们初次见到这座海岸边的珍珠城市之后,不禁赞叹:“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卡萨”意为白色,“布兰卡”意为房子、宫殿。后来西班牙人取得了这座海港城市的控制权,将其命名为“卡萨布兰卡”。20世纪,摩洛哥独立后,该城市名又恢复为达尔贝达。lt;br /->寻觅风景,寻觅故事lt;br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一部以卡萨布兰卡这座城市命名的浪漫爱情电影在好莱坞上映。影片中,时代洪流与个人命运交织下的爱情故事,给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带来了一丝柔情。lt;br /->1941年,纳粹德国横扫欧陆,遥远的北非小城卡萨布兰卡也受到了战争的波及。这座维希法国统治下的小城,成为欧洲通往美国的重要中转站,只要能弄到一张通行证,就能前往大洋彼岸。一时间为了躲避纳粹铁蹄的欧洲人,纷纷来到卡萨布兰卡,本来安静祥和的小城,成了鱼龙混杂之地。lt;br /->卡萨布兰卡机场附近豪华的里克酒馆顾客盈门,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形形色色、男男女女,人们聚在这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觥筹交错、寻欢作乐,但是他们真正所关心的却只有一件东西——通行证,离开卡萨布兰卡的通行证。lt;br /->里克酒馆的老板里克,是个玩世不恭的神秘人物,手里握着两张通行证的他,对卡萨布兰卡城里涌动的暗流,总是一副冷眼旁观的样子。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伊莉莎?伦德的女人和她的丈夫维克多?拉斯罗一起走进里克酒馆。lt;br /->当里克面容冷酷地望着手中的酒杯,说着“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酒吧,为什么你偏偏走进我这一家”时,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个外表冷漠的男人心底所隐藏的深深的柔情与专注。lt;br /->伊莉莎不是别人,正是里克昔日的恋人。两人当年因为种种误解,终各奔东西。在卡萨布兰卡重逢后,里克和伊莉莎解开了多年的误解,仍然深深相爱的两个人也陷入了艰难的抉择。然而,昔日的浪漫早已湮灭在风中,心中百转千回的里克,再一次将自己的生命押给了爱情。lt;br /->终,里克亲手将通行证交给伊莉莎的丈夫维克多,让心爱的女人和他远走高飞,并开枪射死了打电话阻止飞机起飞的德军少校,目送爱人消失在卡萨布兰卡的夜色中。lt;br /->自《卡萨布兰卡》上映之后,卡萨布兰卡这座城市就成了追求浪漫的人们心中的朝圣地,来这里旅行的人们不仅是为了欣赏迷人的风景,更是在寻找爱情。lt;br /->昨日不再,卡萨布兰卡lt;br /->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代替了西班牙殖民者,成为卡萨布兰卡新的统治者。法国人在卡萨布兰卡进行殖民统治期间,不仅在这里修建起了现代化的海港,同时还给这座北非城市带来了欧洲的优雅和法兰西的浪漫。一时间,卡萨布兰卡有了“北非巴黎”的美称。lt;br /->时至今日,摩洛哥早已独立,但是卡萨布兰卡的城市布局依旧保持了当年的模样,它以联合国广场、穆罕默德五世广场、胜利广场等几个点为中心,宽阔平直的林荫大道从市中心向外辐射,与巴黎如出一辙。lt;br /->卡萨布兰卡意为“白房子”,这里的建筑不论是那些历史留下的遗迹,还是现代人的杰作,都以白色调为主。漫步在卡萨布兰卡的大街小巷,阳台上的铸铁栏杆,线条温柔缱绻,玻璃映射着澄净的阳光;一株株高大的棕榈树下是白色围墙围成的院落,自有一番老欧洲的精致与浪漫。lt;br /->卡萨布兰卡市中心联合国广场的北面,与广场仅仅一墙之隔,却别有一番天地。这里全然不是旧殖民地的欧洲风情,与英格丽?褒曼的好莱坞黑白电影里的卡萨布兰卡更是截然不同。lt;br /->这里街巷狭窄曲折,宛如迷宫,叫卖声四起的集市里面,柏柏尔人男男女女穿着传统长袍行走其间。唯有鳞次栉比的同样粉刷成耀眼白色的砖房,让人意识到这里依旧是卡萨布兰卡。lt;br /->这片容易被人遗忘的窄窄的老旧城区里,隐藏着地道的摩洛哥餐馆。漫步于此,无须刻意寻找,只要一到午餐时间,循着浓郁的辛辣香气而去,肯定不会让你失望。这种独特的辛辣香气来自摩洛哥当地的特色美食,它由当地盛产的粗粒小麦面粉,杜松子、月桂叶、橄榄油、各类干果,外加鸡汤、牛羊肉、土豆、胡萝卜以及各类香料,共同烹制而成。lt;br /->这样一顿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食,起码要两个小时才能做好,所以如果你想一品其味的话,好向餐馆提前预订。下罢订单之后,可先在老城区的街巷里闲看风景,待腿累了、脚乏了,再折回餐馆,这时候一顿热腾腾、香喷喷的当地大餐正等着你大快朵颐。lt;br /->酒足饭饱之后,重又恢复了精力的你,不妨沿着老旧的城区继续向北走,一直走到海边,驻足远望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便能看见卡萨布兰卡的地标——哈桑二世清真寺。lt;br /->如果你是乘船抵达卡萨布兰卡,从海上便能远远望见哈桑二世清真寺高耸而笔直的主塔。这座方形建筑高度接近200米,远远超过埃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除了高大醒目的主塔外,哈桑二世清真寺还拥有一座可以容纳25000名信众同时做礼拜的大殿。lt;br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米歇尔?朋索。朋索的设计既充分彰显了伊斯兰教元素,又融合了摩尔人与柏柏尔人的传统艺术,同时也不排斥现代科技。例如,礼拜大殿的天顶,便是一个由电脑控制开合的巨大天窗。lt;br /->达尔贝达,今夜请将我遗忘lt;br /->距卡萨布兰卡城北20多千米处的穆罕默德亚海滩,是另一处让游客们向往的所在。海滩一带建有宾馆、饭店以及各种娱乐设施,它们都掩映在一排排整齐而高大的棕榈树和橘子树下。lt;br /->远处海沙洁白宛若新雪,海水澄碧好似琉璃,海风轻拂如同恋人的触碰,无论是游泳、划船、钓鱼,还是享受日光浴和沙浴,这片海滩都是绝佳的选择。每到傍晚,人们可以漫步在海边的大道上,在这儿欣赏夕阳西斜,渐渐沉入浩瀚无垠的大西洋。lt;br /->在风平浪静的大西洋的映衬下,卡萨布兰卡的海滨像一位温柔慵懒的少女,放眼望去,阳光下细浪泛起贝壳色的泡沫,轻轻地拂过沙滩。随着夜色渐浓,海浪唱着轻快的歌谣越退越远,沙滩上露出白色、褐色、深黄色的石头。海面上的船只,燃起星星点点的灯火,坐在岸边的长椅上望去,分不清哪些是天上的星光,哪些是海上的灯火。lt;br /->只是,卡萨布兰卡早已不复是那个殖民时代熙熙攘攘的不夜之城,“伊莉莎”“里克”们已成为远去的回忆。只有在联合国广场的一角,还保留着一块旧时代的小小绿洲。那里有家“卡萨布兰卡”主题酒吧,装潢与陈设都仿照里克酒馆,墙上挂满了《卡萨布兰卡》的海报和剧照,吧台上方悬着一架和电影里一模一样的螺旋桨飞机的模型。lt;br /->这样静谧的夜晚,关上身后的门,仿佛便能忘记时光之流转,当酒馆里再次奏响那熟悉的旋律时,亦幻亦真的场景又一次在眼前播放、倒带、回放。灯影里,你手捧鸡尾酒跟邻桌那位和你一样的旅人举杯、微笑。达尔贝达,今夜请将我遗忘。lt;/p->显示全部信息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