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试读 | 性格测试险些毁了我的人生人们对“性格”的迷恋已经达到了荒唐的地步,以至于2019年脸书不得不禁掉了性格测试和其他“无用”应用。而在这之前,为了得到性格测验答案而交出个人信息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8700万。性格测试可能有趣、好玩、令人愉悦,这没错。但是,性格测试也有现实的阴暗面以及一整套“性格”概念,而这套概念包含着限制(有时更是毁掉)无数人的生活的东西。人们的主流观点是“你的性格就是真实的、真正的你”。你的性格是“固有”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改变的。于是,你作为人的任务就是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和经验——也就是找到合适的性格测试——从而充分“发现”你的“隐藏”性格。一旦完成了这项无比重要的发现,你接下来就可以围绕这个性格来构建自己的整个人生。这种人生未必是你为自己而做出的选择,而是与生俱来的,是命中注定。除却这些,都是灾难、痛苦和幻想。这一切贯穿着一个隐含的假定:你是怎样一个人,是天生的,而且你无法改变它。但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性格。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报告中90%以上的人声称对自己性格的某些方面甚至整个性格不满意,并想要换成更好的性格。尽管人们有意做出改变,但他们却一直被引导着去相信自己无从改变。许多流行的心理学流派也都主张个性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和确定的。性格之所以被认为是固定的,是因为心理学家通常极其重视和强调过去。许多性格理论的核心论点是,过去是预测未来的重要因素。它源于常见的“因果决定论”(causaldeterminism),即万事万物的发生或存在都是由先前的状况或事件导致的。按照这种看法,人是由先前的事件导致(cause)的,就像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一样。记忆是物理性的,身体是情绪性的虽然我们常常认为记忆是抽象的心理活动,但记忆其实是物理性的生理活动。你的身体就是你的过去的证据—是之前发生的所有事的具身性记忆,或者说,就是贝塞尔·范德考克著作的名字《身体从未忘记》(TheBodyKeepstheScore)所说的。lt;pgt;lt;stronggt;性格测试险些毁了我的人生lt;/stronggt;lt;/pgt;
lt;pgt;人们对“性格”的迷恋已经达到了荒唐的地步,以至于2019年脸书不得不禁掉了性格测试和其他“无用”应用。而在这之前,为了得到性格测验答案而交出个人信息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8700万。lt;/pgt;
lt;pgt;性格测试可能有趣、好玩、令人愉悦,这没错。但是,性格测试也有现实的阴暗面以及一整套“性格”概念,而这套概念包含着限制(有时更是lt;stronggt;毁掉lt;/stronggt;)无数人的生活的东西。lt;/pgt;
lt;pgt;人们的主流观点是“你的性格就是真实的、真正的你”。你的性格是“固有”的,大多数情况下是lt;stronggt;不可改变lt;/stronggt;的。于是,你作为人的任务就是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和经验——也就是找到合适的性格测试——从而充分“发现”你的“隐藏”性格。lt;/pgt;
lt;pgt;一旦完成了这项无比重要的发现,你接下来就可以围绕这个性格来构建自己的整个人生。这种人生未必是你为自己而做出的选择,而是与生俱来的,是命中注定。除却这些,都是灾难、痛苦和幻想。lt;/pgt;
lt;pgt;这一切贯穿着一个隐含的假定:lt;stronggt;你lt;/stronggt;lt;stronggt;是怎样一个人,是天生的lt;/stronggt;lt;stronggt;,而且你无法改变它lt;/stronggt;。lt;/pgt;
lt;pgt;但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性格。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报告中90%以上的人声称对自己性格的某些方面甚至整个性格不满意,并想要换成更好的性格。lt;/pgt;
lt;pgt;尽管人们有意做出改变,但他们却一直被引导着去相信自己无从改变。许多流行的心理学流派也都主张个性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和确定的。lt;/pgt;
lt;pgt;性格之所以被认为是固定的,是因为心理学家通常极其重视和强调过去。许多性格理论的核心论点是,lt;stronggt;过去是预测未来的重要因素。lt;/stronggt;它源于常见的“因果决定论”(causaldeterminism),即万事万物的发生或存在都是由先前的状况或事件导致的。按照这种看法,人是由先前的事件lt;stronggt;导致lt;/stronggt;(cause)的,就像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一样。lt;/pgt;
lt;pgt;lt;/pgt;
lt;h2gt;lt;stronggt;记忆是物理lt;/stronggt;lt;stronggt;性lt;/stronggt;lt;stronggt;的,身体是情绪lt;/stronggt;lt;stronggt;性lt;/stronggt;lt;stronggt;的lt;/stronggt;lt;/h2gt;
lt;pgt;虽然我们常常认为记忆是抽象的心理活动,但记忆其实是lt;stronggt;物理性的生理活动lt;/stronggt;。你的身体就是你的过去的证据—是之前发生的所有事的具身性记忆,或者说,就是贝塞尔·范德考克著作的名字《身体从未忘记》(lt;emgt;TheBodyKeepstheScorelt;/emgt;)所说的。lt;/pgt;
lt;pgt;生活经历会变成生理构造。这些经历是存储在身体特定部位的记忆。就简而言,她的滑水创伤创造的记忆存储在腿上。正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基因组中心实验室(theUCLASocialGenomicsCoreLaboratory)主任史蒂文·科尔(StevenCole)博士所说,“细胞是将经历转化为生理的机器”。lt;/pgt;
lt;pgt;简的故事凸显了情绪与身体之间的根本关系。尽管医学专家很少会建立这样的关联,但两者其实是一体的。lt;/pgt;
lt;pgt;lt;stronggt;情绪将身体、记忆和lt;/stronggt;lt;stronggt;身份认同黏lt;/stronggt;lt;stronggt;合在一起。lt;/stronggt;lt;/pgt;
lt;pgt;我们倾向于认为情绪与记忆一样,是只存在于心智中的抽象事物。不是的。lt;stronggt;情绪是物理lt;/stronggt;lt;stronggt;性lt;/stronggt;lt;stronggt;的lt;/stronggt;。lt;/pgt;
lt;pgt;这一点值得重复。情绪和记忆在身体上具有物理的标记。根据分子生物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坎迪斯·珀特(CandicePert)博士的说法,人体全身每个细胞的表面都排列着“受体”,受体通过神经肽接收信息,神经肽是负责在大脑和身体内传递信息的蛋白质小分子。珀特博士将神经肽称作“情绪分子”,认为它们在大脑和全身各处传递存储的信息就是lt;stronggt;情绪lt;/stronggt;。lt;/pgt;
lt;pgt;换言之,在大脑和全身各处传递的信息本质上属于情绪。这些信息——情绪的内容——进而会lt;stronggt;变成身体lt;/stronggt;。lt;/pgt;
lt;pgt;经历不仅会转变视角与身份认同,还会变成我们的身体本身。lt;/pgt;显示全部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