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语

作者
鲁林希
丛书名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699101
简要
简介
内容简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留一点和自己对话的时间。 哈佛心理学人、态度讲者鲁林希原创,输入+输出型心理手账,陪你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56天写就一本专属自己的心理学手账,直面生活的挑战,收获精神慰藉,内心觉察,情绪管理,自我提升。
目录
第1章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1
所有的喜怒哀乐,
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第2章 抑郁、焦虑、愤怒、无助?赶跑你的情绪小怪兽 /40
购物、美食、唱歌,还是旅行?
其实快乐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第3章 拥有一天的好心情,你可以做的有很多 /84
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都可以帮你收获想要的幸福感。
第4章 加油,我们都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129
做一个阳光、善良、包容的人,
学会思考,懂得爱与被爱。

前言  第1章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亲爱的朋友,
  我想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生中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消失了,你是不是会过得非常幸福、顺遂呢?
  其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患有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生下来就没有任何痛觉。所以他们摔倒了不会哭泣,生病了不会感到不舒服,甚至连做手术也不需要任何麻药。
  听上去好像很幸福,对吧?
  可是没有疼痛,孩子们就不懂得规避风险,学不会自我保护,受伤后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
  所以他们会把手放在滚烫的火炉上,饶有兴致地观察;也会一直啃咬自己的手指直到鲜血淋漓而毫不自知……
  事实上, 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活不到成年。
  负面情绪,就像是我们的心理痛觉:如果没有压力,我们就不会有动力;没有恐惧,我们就不会有敬畏;没有愤怒,我们就不愿意改变;没有悲伤,我们就体会不到别人的悲伤。我们应该学着拥抱所有的情绪,因为它们就好像是大脑里天然的小闹铃,时刻提醒着我们:是时候要改变环境,或者改变自己了。
  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情绪内敛型的社会里。相信你和我一样,从小就常常被教导着不要开怀大笑,也不能放声大哭-喜悲不形于色,才意味着真正的成熟懂事。于是,面对负面情绪时,有些人选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悲伤抑郁了,就疯狂地购物,疯狂地吃东西。有些人选择逃避要面对的事实:焦虑不安了,手上的工作任务,能拖一天,就是一天……
  这样的方法,从来都是低效甚至起反作用的。根据估算,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但是这些人之中却只有10%会去就诊。当前中国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情绪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需要我们精心地维护。
  总说我们是自己身体的主人,但其实,我们很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会因为什么而愤怒吗?你会因为什么而喜悦呢?
  如果你愿意,在未来的几个星期里,我们可以一起,每天多了解自己一点点,多关照生活一点点……
  
媒体评论  作者简介:
  鲁林希,心理学人、95后青年作家、知名演说家、第五届《我是演说家》全国亚军。
  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人类发展与心理学硕士;现波士顿学院应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候选人。
  专注于家庭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及公益事宜,历年来在中美之间长期从事高危儿童及青少年家庭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辅导工作,累计咨询人数超万人。
  爱与被爱,都是很温暖的事。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介绍:
  鲁林希,本科毕业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全美排名12)获得经济学、德语双专业荣誉学士学位。2017年入学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并于2018年获得人类发展与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于波士顿学院攻读应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
  鲁林希专注于家庭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及公益事业。在本科期间每周义务赴贫民窟授课,负责筹备圣路易斯中国领养儿童心理健康(China Care)项目。在研究生期间担任麻省高级戒备女子监狱教学及心理咨询工作,并于2018届成为哈佛中国教育论坛EdStory板块总负责人。自2010年起,其在中国创办的家庭成长夏令营已咨询、服务过1000个家庭学员。独立创作的线上课程《哈佛学习力》于2018年于首发,与喜玛拉雅、网易公开课、荔枝微课、有书等平台合作,已累计近百万付费学员。
  此外,鲁林希还于2019年获得北京卫视第五届《我是演说家》节目全国亚军,并作为心理学从业者、特邀嘉宾参与录制了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浙江卫视《2019思想跨年》等电视栏目。
  
  
书摘  第1天
  你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自己
  第一次邀请“男神”或“女神”约会,做什么最容易成功在一起?
  心理学家们发现:
  与其把活动安排得浪漫感人,不如选择一些刺激的事情—逛一逛鬼屋,坐一次过山车,或是看一场恐怖电影。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肾上腺素激增……
  这虽是“一见钟情”的附带产物,
  却也是我们面对惊险刺激的普遍生理反应。
  很有可能,在一起参与了这些活动以后,
  “男神”或“女神”以为自己坠入了爱河,殊不知一切只是体验游戏的附赠品。
  我们可能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了解自己:
  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是不同的生理波动,
  但情绪是所有复杂感知的集合体。
  所以,我们常常没办法分清自己感知到的到底是恐惧还是愤怒,是委屈还是生气,是焦虑还是苦恼。
  然而,正确地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于每一种不同的情绪,都有不同的工具箱。
  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认识并表达不同的情绪,大脑就能够发出更准确的对应指令:
  我们究竟是该哭,还是该索取拥抱?是该发泄愤怒,还是该提升自己?
  掌控情绪,从正确地体察、分析、描述情绪开始。
.  一日一思:
  今天的你,体验过的最复杂的情绪是什么?
  当时,你处于什么样的生理状态?
  第2天
  别太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我想请你闭上眼睛设想一下:
  在野外,如果不靠食物和水,你能生存几天?
  我猜,你在不同的时间段给出的答案,可能完全不一样。
  假设这时,你慵懒地躺在床上,不渴不饿,那相比刚刚大汗淋漓地锻炼完,你的预估时长要多出整整一倍。
  大快朵颐之后,我们总以为自己能挨饿很久;
  直面病痛之前,想象里的疼痛可能也远不如现实中的让人感到煎熬。
  其实,人们在心满意足的时候,
  往往会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因此,提高执行力的最好办法,
  就是在万事如意之时,帮助自己排除诱惑,创造一个最佳环境:
  美餐过后想要减肥的时候,与其兴致勃勃地畅想未来,
  不如趁着饱腹感,起身把垃圾食品都藏起来。
  通宵打游戏过后立志发奋图强的时候,
  与其坚信自己未来都不会再碰游戏,不如把电子产品统统锁起来。
  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不要刻意挑战自己的决心;
  在最渴望改变与学习的瞬间,提前杜绝一切诱惑的可能。
  永远记住:
  你可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坚毅。
  一日一思:
  你现在有什么样的目标?
  又需要因此在环境上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请对应着你希望做出的改变,好好整理一下自己周围的物品:
  可以把零食藏起来,把游戏卸载,把手机静音……
  学习也好,生活也罢,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第3天
  “心如止水”,我们会成为更“优秀”的人吗
  在电影《星际迷航》里,有一位很受欢迎的角色,叫作斯波克(Spock)。
  斯波克生来就没有情绪,处事公正、严谨。他做出的所有决定,仿佛都是理性上的最优解。
  于是很多影迷都希望成为像斯波克一样的存在:
  如果我们能摒弃所有情感因素的影响,像人工智能一样客观地做出分析,我们一定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选择。
  但是事实往往相反。
  科学家曾经对一群因前额叶受损而无法感知到任何情绪的病人展开了研究。没有了情绪的干扰,这群病人却连做出一个极其简单的选择(选草莓还是葡萄口味的冰激凌)都需要思考良久。
  为什么失去了情绪,人们没有变得更理性、更高效,反而更加优柔寡断了呢?
  其实情绪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最神奇的礼物。它让我们拥有了悲喜、好恶;让我们能在瞬间,本能地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在人类的世界里,理性和感性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存在。事实上,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承认所有情绪的价值,我们才可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才有可能变为更“理性”“完整”的自己。
  一日一思:
  回想近期遇到的特别糟糕的一件事,认真地把事件描述出来。
  想一想,它给你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号。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