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书]协同共生论:组织进化与实践创新+平台化管理:数字时代企业转型升维之道(2册)

作者
陈春花 朱丽 刘超 徐石 忻榕 陈威如 侯正宇
丛书名
管理学在中国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2109281548
简要
简介
内容简介书籍经济管理学书籍 ---------------------------8084057 - 协同共生论:组织进化与实践创新--------------------------- 本书是中国管理学派崛起的代表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及其团队在过去10年深入一线实践,探索数字化时代有利于价值创造的新组织模式,以及个体和组织未来的进化路径。 他们研究发现,生命的自然进化、人类的非凡进步,并非来自个体行为及竞争激发,其根本原因在于协同共生。只有多样性、交互作用,才能产生新的价值,系统才能从无序到有序。 本书探讨了协同共生的效应,提出了协同共生的框架和管理模型,探索了数字技术如何通过协同共生重构了企业价值,并展示了小米、美的、腾讯(企业微信)、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致远互联和海尔六家企业的管理实践,它们是“协同共生论”的实践基础。 要解决今天令人应接不暇的变化中所产生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自己做出彻底的改变,更需要创造出新的组织形式——更有意义的协同、更有价值的合作、更具责任的创造以及更具灵魂的机构。 ---------------------------8063929 - 平台化管理:数字时代企业转型升维之道--------------------------- 这本凝聚作者心血的《平台化管理》为数字时代的管理开启了新的篇章。 平台化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源于数字变革所引发的个体和组织共同升维(认知)与微粒化(手段)。其要素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组织重构,基于个体自我驱动的组织变革以及基于互相成就的集体升维。 其宗旨是实现: 关系多样化 . 能力数字化 绩效颗粒化 结构柔性化 文化利他化 《平台化管理》为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理论和实施框架,引领企业迈向数字时代,实现企业的战略升级。 平台化管理核心理论是管理升维和组织微粒化: 升维是管理层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和思考商业社会发展的宏观趋势,不断突破自我认知及能力边界,从而实现思维与心灵的自我突破,帮助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数据智能等多方面的全面升级,而升级过程可能是遵循一般规律的渐进式,也可能是站在风口期的跨越式。 组织微粒化是指基于生态化领导力和大规模支撑平台之上的大量自主小前端和管理中台的建设。 数字时代使得整个商业社会都将经历从1到0到N——微粒化的解构,组织将经历分解、聚合和裂变等微粒化重组。将我们对物理世界事物的认知逐步解析。微粒化就是无限缩小的过程,从宏观的组织聚焦到分子,到原子,再到能量。 平台化企业能力模型的四大要素: 1、建构数据智能 2、微粒化组织 3、共享社会资源 4、形成多元生态 平台化管理,融入了心灵世界升维和物理世界微粒化的核心思想,不仅为领导者和管理层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思考维度和思想体系,还指出了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平台化转型和升级必须进行全面统筹与考量,包括关系、能力、绩效、结构、和文化的构面,形成了平台化管理“五化”模型。 五化模型包括:关系多样化、能力数字化、绩效颗粒化、结构柔性化与文化的利他化。这整套的思维框架方法论能够帮助企业迈向已经到来的数字时代。
目录
[套装书具体书目]
8063929 - 平台化管理:数字时代企业转型升维之道 - 9787111636762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79
8084057 - 协同共生论:组织进化与实践创新 - 9787111690658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99



---------------------------8084057 - 协同共生论:组织进化与实践创新---------------------------


总序 呼唤、孕育和催生中国管理学派
序 做一个重塑者
引言 企业组织新方式
第一部分 溯源与定义
第一章 协同共生的本质 2
哈肯的协同论 3
安索夫的协同定义公式 6
卡普兰和诺顿的组织协同 10
康德的关系范畴 13
贝塔朗菲的整体论 15
马古利斯的共生理论 17
小结 协同共生的本质:从无序到有序 22
第二章 协同共生论的定义 23
企业生存环境再认识 24
协同共生论的概念界定 29
企业新价值与管理重塑 39
管理思想发展新阶段 48
本书探讨的核心内容 50
小结 协同共生:整体价值最优 53
第二部分 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协同共生效应 56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7
竞争关系带来被动增效 64
共生关系是一种主动增效 70
自组织带来系统自我进化增效 81
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 85
小结 协同共生效应:增效作用 94
第四章 协同共生架构 95
组织有效性的两个维度 97
协同共生的组合维度 99
边界内的组织成长 107
跨边界式共生成长 122
小结 协同共生架构:效率与价值进化 132
第五章 协同共生管理模型 133
协同共生管理模型(SDAP)的提出 134
场景(Scene) 140
意愿(Desirability) 149
能力(Ability) 157
过程(Process) 167
小结 协同共生管理模型(SDAP):能力塑造 175
第六章 协同共生价值重构 176
影响价值重构的关键因素 178
决策模式 180
边界重构 186
价值链接 193
平台穿透 201
小结 协同共生价值重构:多主体增值 215
第三部分 制度与技术
第七章 协同共生中的制度创新 218
组织体制与机制创新 220
基于生态位的制度设计 223
科技体制的创新沉淀 227
小结 协同共生制度创新:多主体的生态空间 231
第八章 协同共生的数字化平台 232
网络技术与管理软件的协同进化 233
协同运营中台引发价值重构 236
“数据魔方”—协同共生的“连接器” 240
协同共生理念下企业内外边界成长 243
致远互联协同生态全景 246
小结 协同共生数字化平台:技术赋能 249
结语 重塑价值 250
致谢 256
参考文献 258



---------------------------8063929 - 平台化管理:数字时代企业转型升维之道---------------------------


序言
第一章 数字时代的管理挑战
一、数字时代管理的四大挑战 / 003
1.挑战一:人类工作智能化 / 003
2.挑战二:领导、员工、用户关系日益模糊化 / 005
3.挑战三:企业组织日趋复杂 / 009
4.挑战四:新生代追求个性化 / 011
二、平台化管理的崛起:管理的无边界延伸 / 018
三、掩卷之思 / 023
第二章 平台化管理之魂
一、升维与突围 / 026
1.升维 / 029
2.领导者思维升维 / 034
3.战略升维 / 038
4.文化升维 / 041
5.战略突围:构建三维空间中的平台化企业 / 044
二、微粒与重构 / 047
1.分子分解 / 055
2.原子聚合 / 056
3.原子裂变 / 057
三、平台化管理的五化模型” / 061
1.关系多样化 / 062
2.能力数字化 / 062
3.绩效颗粒化 / 063
4.结构柔性化 / 064
5.文化利他化 / 064
第三章 关系多样化
一、数字时代现有关系之困 / 069
1.部门与部门的关系之思 / 070
2.企业与个人的关系之谜 / 071
3.企业与企业的关系 / 076
二、数字时代的多重关系 / 078
1.数字时代信息更为透明 / 078
2.组织内外信息通透,才能有开放的心态 / 079
3.开创云端办公时代 / 081
4.数字时代,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对组织和员工关系的影响 / 082
三、数字时代的新型关系 / 083
四、多样化关系的特点 / 084
1.权力:共享 / 084
2.能力:共炼 / 086
3.心力:共情 / 089
五、多样化关系之践 / 091
1.建立互相成就的知识分享体系 / 091
2.构建相应的组织结构 / 095
3.透明激励体系的重构 / 096
4.构建管理者共情的万有引力” / 098
5.构建企业超级用户体系和品牌合伙人体系 / 100
第四章 能力数字化
一、传统企业的能力之困 / 108
1.集权化管理的弊端 / 108
2.信息孤岛” / 108
3.激励制度的缺陷 / 109
4.拍脑袋”决策 / 110
5.不可持续的增长 / 111
二、平台化企业能力特点 / 114
1.大量自主小前端 / 114
2.大规模支撑平台 / 116
3.生态体系领导力 / 119
4.自下而上的创业精神 / 126
5.快速迭代的变革管理能力 / 127
三、平台化企业能力模型 / 130
1.数据智能 / 131
2.微粒化组织能力 / 132
3.社会资源共享能力 / 135
4.生态化能力 / 136
第五章 绩效颗粒化
一、现有绩效管理之困 / 143
1.现有绩效管理体系 / 143
2.现有绩效管理之困 / 147
3.现有绩效问题之因 / 148
二、寻找解决之道 / 152
1.OKR真的是万能钥匙吗 / 152
2.数字技术是救命稻草吗” / 157
三、平台化绩效管理的特点:绩效维度的颗粒化 / 158
1.公平性 / 160
2.实时性 / 162
3.多元性 / 164
4.系统性 / 166
四、平台化管理的绩效实施 / 168
1.数据从何而来 / 170
2.信息层面:借助技术手段,全程持续管理 / 173
3.分析层面:机制协同,快速响应 / 175
4.解析层面:绩效管理的平衡点在于价值创造 / 176
5.强调绩效管理的绩效提升功能” / 177
第六章 组织柔性化
一、传统组织结构之思 / 182
1.职能型组织结构 / 183
2.分布型组织结构 / 183
3.矩阵型组织结构 / 184
4.网络型组织结构 / 185
二、柔性化组织结构的特点 / 186
1.分立与统合 / 187
2.敏捷与稳健 / 189
3.科技与情感 / 190
三、组织微粒化 / 191
1.组织微粒化之路:实现柔性化 / 191
2.柔性化组织结构的形式 / 194
3.传统企业的平台化转型路径 / 201
第七章 文化利他化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定义 / 210
二、传统企业文化之困 / 212
1.企业文化不是喊出来的 / 212
2.不落地的浮夸文化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巨大 / 213
三、平台化企业的文化共性 / 214
1.开放与秩序 / 215
2.创新与守成 / 219
3.灵活与规则 / 220
4.专业与尊重 / 222
四、平台化企业的文化特性 / 223
1.利他 / 225
2.赋能 / 227
3.通透协作 / 229
4.共赢 / 230
五、共建升维利他的企业文化 / 232
1.绘制愿景、使命与价值观 / 232
2.领导认知与集体升维 / 235
3.倡导企业集体的共识 / 236
4.通过培训达成集体共识 / 238
5.结合晋升机制 / 240
结束语 / 243
致 谢 / 249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