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书]工业互联网安全:架构与防御+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原理与实践(2册)

作者
魏强,王文海,程鹏 林宝晶,钱钱,翟少君
丛书名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丛书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2109261819
简要
简介
内容简介书籍计算机书籍 ---------------------------8084167 - 工业互联网安全:架构与防御--------------------------- 本书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的基本架构,并从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架构、数据异构等角度剖析了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模型、防御体系和目前常用的防御技术,给出了相关的行业应用和案例。此外,本书还梳理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的热点研究方向和问题,方便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问题。 ---------------------------8083848 - 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原理与实践---------------------------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教企业如何利用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企业网络安全能力并系统性构建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著作。 作者结合自己20多年在各大网络安全公司的从业经验,运用软件开发成熟度模型理论,对国内外主流的网络安全框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从合规、风险、数据、溯源等阶段推进网络安全战略、组织、管理、技术、运营等方面的设计与建设,旨在为企业的网络安全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本书内容从逻辑上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第1章) 主要介绍了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理论,包括防护检测响应模型、信息技术保障框架、自适应安全架构、网络安全滑动标尺模型等,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2~3章) 详细讲解了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架构、演变过程、框架,以及模型包括的具体内容,如安全团队、安全战略、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运营等。 . 第三部分(第4~7章) 根据网络成熟度模型的4个阶段——合规驱动阶段、风险驱动阶段、数据驱动阶段、溯源反制阶段,既介绍了模型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又通过真实案例讲解了模型的各个阶段的安全建设内容。
目录
[套装书具体书目]
8083848 - 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原理与实践 - 9787111689867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89
8084167 - 工业互联网安全:架构与防御 - 9787111688839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99



---------------------------8084167 - 工业互联网安全:架构与防御---------------------------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1章 绪论1
1.1 工业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1
1.1.1 工业互联网出现的必然性1
1.1.2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持续性4
1.2 从架构看特性8
1.2.1 工业互联网的参考体系架构8
1.2.2 系统特性分析10
1.3 从特性看安全14
1.3.1 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与控制系统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14
1.3.2 工业时代确定性思维和信息时代非确定性思维之间的冲突15
1.3.3 信息物理融合带来的复杂性与一致性问题16
1.4 工业互联网安全威胁的特点17
1.4.1 云边网端结构的攻击面更为广泛17
1.4.2 面向供应链的攻击无处不在17
1.4.3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安全风险日益严峻18
1.4.4 新技术和新应用带来新风险18
1.4.5 信息物理融合安全威胁显著增加19
1.5 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发展趋势19
1.5.1 多层次、智能化、协同化的安全保障体系逐步构建完善19
1.5.2 人机物交互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安全成为全局性目标20
1.5.3 工业互联网的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安全防护成为热点20
1.5.4 内生安全防御和动态防御技术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20
1.5.5 未知入侵和功能故障的全域智能感知成为重要手段20
1.5.6 跨安全域与跨域安全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一体化难题急需破解21
1.6 本书的知识结构21
1.7 本章小结23
1.8 习题23
第2章 工业互联网安全基础24
2.1 工业互联网安全的特征与内涵24
2.1.1 工业互联网安全的特征24
2.1.2 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内涵26
2.2 工业互联网安全内涵的剖析29
2.2.1 系统性审视29
2.2.2 一体化考量30
2.2.3 对立统一性蕴含30
2.2.4 不失一般性31
2.2.5 具有特殊性32
2.3 攻击面和攻击向量的变化33
2.3.1 横向扩散使攻击面变得庞大34
2.3.2 工业数据暴露出全生命周期的攻击面34
2.3.3 棕色地带存在“过时”的攻击面34
2.3.4 攻击向量跨越信息物理空间35
2.4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一体化35
2.4.1 IT与OT的安全需求差异35
2.4.2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平行发展37
2.4.3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融合需求40
2.5 体系化安全框架构建原则44
2.5.1 安全体系融入工业互联网系统设计44
2.5.2 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过程构建45
2.5.3 对象防护与层次防护的整体安全呈现47
2.5.4 提供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融合能力47
2.5.5 缓解暗涌现性对安全系统动力学的冲击和影响48
2.6 主要工业互联网参考安全框架49
2.6.1 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49
2.6.2 其他安全框架54
2.6.3 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发展趋势55
2.7 本章小结56
2.8 习题56
第3章 信息物理融合威胁建模58
3.1 威胁建模58
3.1.1 信息物理融合威胁的特点58
3.1.2 信息物理融合威胁建模的新视角59
3.2 安全故障分析模型(物理侧)62
3.2.1 故障树分析法62
3.2.2 事件树分析法65
3.2.3 STAMP67
3.3 网络安全威胁模型(信息侧)74
3.3.1 KillChain工控模型74
3.3.2 ATT&CK工控模型79
3.4 信息物理融合的威胁模型84
3.4.1 STPA-SafeSec威胁模型84
3.4.2 端点系统架构层模型95
3.4.3 面向智能电网业务特性的威胁量化模型107
3.5 本章小结110
3.6 习题110
第4章 威胁模式分析111
4.1 典型事件和技术矩阵111
4.1.1 典型攻击事件112
4.1.2 技术矩阵115
4.2 攻击可达性的典型模式116
4.2.1 结合漏洞传播的USB摆渡攻击模式及防护117
4.2.2 第三方供应链污染及防护119
4.2.3 基于推送更新的水坑模式及防护121
4.2.4 边缘网络渗透及防护122
4.3 横向移动性模式124
4.3.1 利用POU在控制器之间扩散及防护125
4.3.2 利用POU从控制器向上位机扩散及防护126
4.3.3 利用工控协议从上位机向控制器扩散及防护128
4.3.4 暴力破解PLC密码认证机制及防护130
4.4 持续隐蔽性模式131
4.4.1 工业组态软件的DLL文件劫持及防护132
4.4.2 隐蔽的恶意逻辑攻击及防护134
4.4.3 PLC梯形逻辑炸弹及防护135
4.4.4 利用PLC引脚配置Rootkit及防护136
4.5 破坏杀伤性模式139
4.5.1 过程控制攻击及防护139
4.5.2 针对PLC的勒索及防护141
4.5.3 欺骗SCADA控制现场设备及防护 142
4.5.4 干扰控制决策的虚假数据注入及防护144
4.5.5 突破安全仪表系统及防护146
4.5.6 级联失效造成系统崩溃及防护147
4.6 本章小结149
4.7 习题149
第5章 设备安全分析150
5.1 设备安全分析基础150
5.1.1 设备安全分析的对象和重点150
5.1.2 设备安全分析的支撑技术与目标154
5.2 设备发现157
5.2.1 设备发现基础158
5.2.2 设备探测发现的常用方法161
5.2.3 设备真实性判断164
5.3 设备定位167
5.3.1 基于互联网信息挖掘的设备定位168
5.3.2 基于网络特征分析的设备定位171
5.3.3 定位结果的信心度分析178
5.4 设备漏洞分析179
5.4.1 工业互联网设备常见的漏洞和分析方法179
5.4.2 工业互联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漏洞分析185
5.4.3 电子汽车漏洞评估192
5.5 本章小结200
5.6 习题201
第6章 控制安全分析202
6.1 控制层恶意代码分析203
6.1.1 跨越信息物理空间的实体破坏性攻击204
6.1.2 面向控制层的隐蔽欺骗载荷211
6.1.3 防御措施216
6.2 控制协议安全测试217
6.2.1 私有协议逆向分析218
6.2.2 认证机制突破与绕过221
6.2.3 工控语义攻击的发现与验证224
6.3 本章小结228
6.4 习题228
第7章 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229
7.1 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29
7.1.1 风险评估要素及其关系230
7.1.2 工业互联网安全分析的原理231
7.1.3 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施流程231
7.2 风险评估的准备232
7.3 风险信息收集233
7.4 风险计算分析233
7.4.1 发展战略识别234
7.4.2 业务识别234
7.4.3 资产识别235
7.4.4 战略、业务和资产的分析237
7.4.5 威胁识别237
7.4.6 脆弱性识别240
7.4.7 已有安全措施的识别241
7.4.8 风险分析243
7.4.9 风险可接受准则245
7.4.10 风险处置策略245
7.5 风险评估处置246
7.6 本章小结248
7.7 习题248
第8章 安全防御技术基础249
8.1 安全防御的演进249
8.2 安全设计与规划技术255
8.2.1 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255
8.2.2 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257
8.2.3 入侵检测与攻击防御259
8.3 安全运营与响应技术262
8.3.1 资产侦测与安全管理264
8.3.2 数据保护与安全审计266
8.3.3 安全监测与态势评估269
8.3.4 应急处置与协同防护272
8.4 常用的安全攻防技术274
8.4.1 大数据安全侦查274
8.4.2 威胁狩猎与安全分析275
8.4.3 工业蜜罐与网络诱骗278
8.4.4 入侵容忍与移动目标防御281
8.4.5 内生安全与拟态防御284
8.4.6 工业云及嵌入式取证287
8.4.7 攻击源追踪与定位290
8.5 本章小结293
8.6 习题293
第9章 安全防御前沿技术295
9.1 控制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内生安全295
9.1.1 控制装备与软件平台的安全增强技术295
9.1.2 控制系统运行安全技术299
9.2 工程文件全生命周期保护302
9.2.1 逻辑组态存储时的安全技术303
9.2.2 逻辑组态编译时的安全技术306
9.2.3 逻辑组态传输时的安全技术307
9.2.4 逻辑组态运行时的安全技术309
9.3 信息物理融合异常检测311
9.3.1 基于水印认证机制的异常检测方法311
9.3.2 基于D-FACTS的信息物理协同防御方法316
9.4 控制逻辑代码安全审计322
9.4.1 PLC的程序运行机制与编程方法323
9.4.2 PLC代码安全规范325
9.4.3 文本化编程语言安全分析方法329
9.4.4 梯形图编程语言安全分析方法332
9.5 本章小结336
9.6 习题336
第10章 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应用与行业案例337
10.1 工业互联网设备系统安全案例337
10.1.1 工业恶意软件Triton攻击事件回顾337
10.1.2 工业恶意软件Triton的原理338
10.1.3 工业恶意软件的防护341
10.2 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案例343
10.2.1 案例背景343
10.2.2 风险评估的准备343
10.2.3 要素识别344
10.2.4 脆弱性和已有安全措施的关联分析349
10.2.5 计算风险349
10.2.6 风险评估建议352
10.3 智能制造行业安全技术防护建设案例353
10.3.1 案例背景353
10.3.2 方案实现354
10.3.3 案例结论356
10.4 工业系统应急响应取证安全案例357
10.4.1 案例背景358
10.4.2 取证过程358
10.4.3 案例结论360
10.5 本章小结362
10.6 习题362
后记364
参考文献366



---------------------------8083848 - 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原理与实践---------------------------


赞誉
前言
第1章 网络安全模型介绍1
1.1 防护检测响应模型1
1.2 信息保障技术框架3
1.2.1 IATF的核心思想4
1.2.2 IATF体系介绍5
1.3 自适应安全架构6
1.3.1 自适应安全架构1.07
1.3.2 自适应安全架构2.09
1.3.3 自适应安全架构3.0 10
1.4 网络安全滑动标尺模型12
1.4.1 架构安全14
1.4.2 被动防御15
1.4.3 主动防御16
1.4.4 威胁情报17
1.4.5 溯源反制19
第2章 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21
2.1 美国电力行业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21
2.1.1 能力成熟度域23
2.1.2 能力成熟度级别25
2.2 模型框架26
2.3 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等级30
第3章 网络安全模型内容33
3.1 网络安全团队33
3.1.1 组织架构域34
3.1.2 人力资源域37
3.1.3 安全意识域39
3.2 网络安全战略40
3.2.1 网络安全战略域41
3.2.2 网络安全战略支持域42
3.3 网络安全管理43
3.3.1 安全管理制度域44
3.3.2 安全标准域46
3.3.3 风险管理域47
3.3.4 供应链管理域49
3.4 网络安全技术50
3.4.1 架构安全域52
3.4.2 被动防御域55
3.4.3 主动防御域58
3.4.4 威胁情报域61
3.4.5 溯源反制域63
3.5 网络安全运营65
3.5.1 安全评估域66
3.5.2 安全监测域69
3.5.3 安全分析域71
3.5.4 安全响应域73
3.5.5 安全服务域74
3.5.6 对抗运营域76
第4章 合规驱动阶段79
4.1 网络安全战略81
4.2 网络安全组织81
4.3 网络安全管理83
4.4 网络安全技术83
4.5 网络安全运营85
4.6 案例87
4.6.1 网络安全战略88
4.6.2 网络安全组织89
4.6.3 网络安全管理94
4.6.4 网络安全技术建设97
4.6.5 网络安全运营建设114
第5章 风险驱动阶段119
5.1 网络安全战略120
5.2 网络安全组织121
5.3 网络安全管理122
5.4 网络安全技术123
5.5 网络安全运营126
5.6 案例129
5.6.1 网络安全战略129
5.6.2 网络安全组织130
5.6.3 网络安全技术建设133
5.6.4 网络安全管理建设139
5.6.5 网络安全运营建设142
第6章 数据驱动阶段157
6.1 网络安全战略158
6.2 网络安全组织159
6.3 网络安全管理160
6.4 网络安全技术163
6.5 网络安全运营167
6.6 案例171
6.6.1 网络安全战略171
6.6.2 网络安全组织172
6.6.3 网络安全技术建设173
6.6.4 网络安全管理建设180
6.6.5 网络安全运营建设184
第7章 溯源反制阶段185
7.1 网络安全战略186
7.2 网络安全组织186
7.3 网络安全管理188
7.4 网络安全技术189
7.5 网络安全运营192
7.6 案例195
后记201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