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书]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架构之道:软件构建的设计方法(2册)

作者
付晓岩 居瓦·洛瑞
丛书名
架构师书库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2109071550
简要
简介
内容简介书籍计算机书籍 ---------------------------8083844 - 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数字化时代的企业架构提供与时具进的方法论指引,或将成为软件架构领域的里程碑作品。 企业的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一直在变,软件研发、交付和使用的方式也一直在变,相应地,企业架构的方法论也一直在演进。数字化时代如火如荼,传统的企业架构方法需要引入新的思维模式,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作者结合自己在架构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总结,针对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企业的架构需求,对TOGAF等传统企业架构方法论的不足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提出了一套面向数字化企业的企业架构方法论——聚合架构(ABAE),是管理数字化企业的新思维,在企业架构方法的发展史上或有划时代的意义。 聚合架构的定义:数字化时代,构件将成为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设计构件关系形成企业架构,基于微观构件的灵活聚合形成弹性的业务组织、业务领域、业务组件、应用组件、物理组件等宏观要素,支持企业从业务到技术的动态调整,使企业具有更强的主动变化能力。 本书全面且系统地讲解了聚合架构方法论的演进背景、基础理论、设计指南、工程管理和生态化构建。既包含方法论,又有对构建方法论的建议;既可以指导企业的架构实践,又可以为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构建自身的方法论提供可参照的样本。 技术自主可控需要架构自主可控,架构自主可控是企业核心能力自主可控的标志,企业架构方法论也需要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希望这本书能激起更大的方法论研究热潮,推动国内数十年的信息化实践经验逐步转变成为完善的实施理论,为数字中国建设出一份力。 ---------------------------8082990 - 架构之道:软件构建的设计方法--------------------------- 本课程通过自顶向下的程序设计演示和解释,教授学生如何在机器层面上编写和调试程序,并将有效的设计技巧应用于多种程序设计课程。这种方法简化并消除了学生在学习更高级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课程之前需要掌握的概念。
目录
[套装书具体书目]
8082990 - 架构之道:软件构建的设计方法 - 9787111687702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199
8083844 - 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 - 9787111690214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99



---------------------------8083844 - 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


前言:让企业架构方法论再演进一次
第一篇?? 传统企业架构理论透视
第1章 企业架构理论的演进2
1.1 Zachman框架3
1.2 TOGAF7
1.3 FEAF与FEA13
1.4 DDD16
1.5 CBM21
1.6 DoDAF26
1.7 中台架构34
1.8 BIAN37
第2章 企业架构理论的综合比较41
2.1 比较维度介绍42
2.2 比较对象选取43
2.3 比较结果阐述44
第二篇?? 聚合架构方法论基础理论
第3章 聚合架构方法论的核心概念56
3.1 企业架构的使命与要求57
3.2 企业架构的概念与范围61
3.3 企业架构的核心理念66
3.4 业务架构的概念与价值68
3.5 业务架构与IT架构的关系70
第4章 聚合架构方法论的元模型73
4.1 什么是元模型73
4.2 聚合架构方法论的元模型75
4.3 元模型详解77
4.4 基于元模型总结的架构治理原则95
4.5 聚合架构方法论元模型特点总结98
第5章 业务架构表达工具:业务模型101
5.1 模型与业务模型102
5.2 常见的流程建模方法104
5.3 常见的数据建模方法108
5.4 本书推荐的建模方法114
5.5 关于建模原则的探讨116
第三篇?? 聚合架构方法论设计指南
第6章 战略设计125
6.1 战略管理过时了吗126
6.2 战略设计的关键要素与思维模式127
6.3 完整的战略设计过程130
6.4 快捷的战略设计141
6.5 不要太迷恋对标分析146
6.6 战略管理成熟度分析148
第7章 组织设计149
7.1 组织设计的关键要素150
7.2 现实难题:康威定律的影响150
7.3 面向未来:柔性制造与柔性组织153
7.4 柔性组织设计155
7.5 企业面对的“柔性”挑战158
7.6 组织管理成熟度分析160
7.7 小结161
第8章 业务设计163
8.1 业务设计的关键要素164
8.2 高阶业务设计164
8.3 业务活动设计170
8.4 业务规则设计173
8.5 业务对象设计175
8.6 业务设计成熟度分析178
8.7 小结179
第9章 业务构件设计180
9.1 构件设计的缘起与发展181
9.2 构件设计的主要困难183
9.3 构件设计的关键要素185
9.4 业务数据设计186
9.5 业务任务设计191
9.6 业务构件设计196
9.7 业务组件设计200
9.8 业务构件成熟度分析201
9.9 小结201
第10章 应用架构设计206
10.1 应用架构设计的关键要素207
10.2 逻辑数据设计207
10.3 逻辑功能设计209
10.4 应用构件设计210
10.5 应用编排设计210
10.6 应用组件设计211
10.7 应用架构设计成熟度分析214
10.8 小结215
第11章 技术架构设计216
11.1 技术架构设计的关键要素217
11.2 物理构件设计217
11.3 技术平台设计218
11.4 技术架构设计成熟度分析221
11.5 IT架构设计小结222
11.6 企业架构设计回顾224
第四篇?? 聚合架构方法论工程管理
第12章 项目实施232
12.1 成本管理、实施计划与项目管理233
12.2 需求分析及其与业务架构的关系239
12.3 概要设计及其与企业架构的关系240
12.4 处理企业架构调整的原则241
12.5 开发、测试与验收环节245
12.6 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组织问题245
12.7 首次企业架构实施能够采用敏捷过程吗247
12.8 小结249
第13章 循环开发管理250
13.1 循环开发管理的发动机251
13.2 循环开发管理的过程252
13.3 循环开发与“飞地”255
13.4 循环开发与架构管理工具257
13.5 循环开发与敏捷过程259
13.6 工程管理成熟度分析265
13.7 小结266
第14章 企业级工程实施难点267
14.1 捷径难寻267
14.2 文化难建268
14.3 预期难控269
14.4 权责难定270
14.5 长志难立272
第五篇?? 聚合架构方法论生态化构建
第15章 企业架构的标准化277
15.1 企业架构设计过程中的标准化277
15.2 行业级架构标准化282
第16章 企业架构的生态化293
16.1 面向生态的架构设计293
16.2 生态化的构建过程299
16.3 生态架构能力成熟度分析300
16.4 完整的企业架构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301
16.5 聚合架构方法论总体回顾302
第17章 关于业务架构师的培养305
17.1 个人经历306
17.2 培养建议307
17.3 参考书目310
结束语 用企业架构下好数字化转型这盘大棋312
附录 企业架构能力成熟度各维度评级说明318



---------------------------8082990 - 架构之道:软件构建的设计方法---------------------------


赞誉
译者序
前言
作者介绍
第1章 元设计方法 / 1
1.1 什么是元设计方法 / 2
1.1.1 设计验证 / 3
1.1.2 紧迫的时间 / 3
1.1.3 消除分析瘫痪 / 4
1.1.4 沟通 / 5
1.2 元设计方法不是什么 / 6
|第一部分| 系统设计
第2章 分解 / 8
2.1 避免功能分解 / 9
2.1.1 功能分解带来的问题 / 9
2.1.2 关于功能分解的思考 / 13
2.1.3 避免领域分解 / 15
2.1.4 错误的动机 / 17
2.1.5 可测试性和设计 / 17
2.1.6 示例:功能型交易系统 / 19
2.2 基于易变性的分解 / 21
2.2.1 分解、维护和开发 / 22
2.2.2 普遍性原则 / 23
2.2.3 基于易变性的分解与测试 / 24
2.2.4 易变性的挑战 / 24
2.3 识别易变性 / 26
2.3.1 易变性与可变性 / 26
2.3.2 易变轴 / 27
2.3.3 伪装成需求的解决方案 / 29
2.3.4 易变列表 / 30
2.3.5 示例:基于易变性的交易系统 / 30
2.3.6 抵制“塞壬之歌” / 34
2.3.7 易变性与业务 / 35
2.3.8 为竞争对手设计 / 37
2.3.9 易变性和寿命 / 38
2.3.10 实践的重要性 / 38
第3章 结构 / 40
3.1 用例和需求 / 41
3.2 分层方法 / 43
3.3 典型分层 / 44
3.3.1 客户端层 / 44
3.3.2 业务逻辑层 / 45
3.3.3 资源访问层 / 46
3.3.4 资源层 / 47
3.3.5 实用工具库栏 / 48
3.4 分类指南 / 48
3.4.1 命名的玄机 / 48
3.4.2 四个问题 / 49
3.4.3 管理器与引擎比 / 50
3.4.4 关键观察 / 51
3.5 子系统和服务 / 52
3.5.1 增量构造 / 52
3.5.2 关于微服务 / 54
3.6 开放和封闭式架构 / 56
3.6.1 开放式架构 / 56
3.6.2 封闭式架构 / 56
3.6.3 半封闭/半开放架构 / 57
3.6.4 放宽规则 / 57
3.6.5 设计禁忌 / 59
3.6.6 力求对称 / 61
第4章 组合 / 62
4.1 需求与变更 / 62
4.1.1 憎恨变更 / 63
4.1.2 设计基本准则 / 63
4.2 可组合设计 / 64
4.2.1 核心用例 / 64
4.2.2 架构师的使命 / 65
4.3 这里没有功能 / 68
4.4 处理变更 / 69
第5章 系统设计示例 / 71
5.1 系统概述 / 72
5.1.1 遗留系统 / 73
5.1.2 新系统 / 74
5.1.3 公司 / 74
5.1.4 用例 / 74
5.2 反设计工作 / 80
5.2.1 巨型系统 / 80
5.2.2 颗粒化构建块 / 80
5.2.3 域分解 / 81
5.3 业务对齐 / 82
5.3.1 愿景 / 82
5.3.2 业务目标 / 83
5.3.3 使命陈述 / 84
5.4 架构 / 84
5.4.1 TradeMe词汇表 / 84
5.4.2 TradeMe易变区域 / 85
5.4.3 静态架构 / 88
5.4.4 操作概念 / 90
5.4.5 工作流管理器 / 92
5.5 设计验证 / 93
5.5.1 添加技工/承包商用例 / 94
5.5.2 请求技工用例 / 95
5.5.3 匹配技工用例 / 96
5.5.4 分配技工用例 / 98
5.5.5 终止技工用例 / 100
5.5.6 支付技工用例 / 101
5.5.7 创建项目用例 / 101
5.5.8 结束项目用例 / 102
5.6 接下来会是什么 / 103
|第二部分| 项目设计
第6章 动机 / 106
6.1 项目设计的背景和基本动机 / 106
6.1.1 项目设计和项目稳健 / 107
6.1.2 组装说明 / 108
6.2 软件项目的需求层级 / 108
第7章 项目设计综述 / 111
7.1 定义成功 / 111
7.2 项目初始人员配备 / 113
7.2.1 一个架构师,非一群架构师 / 113
7.2.2 核心团队 / 114
7.3 明智的决定 / 116
7.3.1 计划,不计划 / 116
7.3.2 软件开发计划评审 / 117
7.4 服务和开发人员 / 117
7.4.1 设计和团队效率 / 119
7.4.2 任务连续性 / 120
7.5 工作量的估算 / 120
7.5.1 经典错误 / 121
7.5.2 估算技术 / 123
7.5.3 总体项目估算 / 124
7.5.4 活动估算 / 126
7.6 关键路径分析 / 127
7.6.1 项目网络图 / 127
7.6.2 关键路径 / 130
7.6.3 分配资源 / 131
7.7 安排活动 / 134
7.8 项目费用 / 140
7.9 挣值计划 / 143
7.9.1 经典错误 / 144
7.9.2 浅S曲线 / 145
7.10 角色和责任 / 148
第8章 网络和浮动时间 / 149
8.1 网络图 / 149
8.1.1 节点图 / 150
8.1.2 箭头图 / 150
8.1.3 箭头图与节点图 / 151
8.2 浮动时间 / 152
8.2.1 总浮动时间 / 153
8.2.2 自由浮动时间 / 153
8.2.3 计算浮动时间 / 154
8.2.4 可视化浮动时间 / 155
8.3 基于浮动时间的进度安排 / 157
第9章 时间和成本 / 159
9.1 加速软件项目 / 159
9.2 进度压缩 / 162
9.2.1 利用更好的资源 / 162
9.2.2 并行工作 / 162
9.2.3 并行工作和成本 / 164
9.3 时间-成本曲线 / 164
9.3.1 时间-成本曲线上的要点 / 165
9.3.2 离散建模 / 167
9.3.3 避免经典错误 / 168
9.3.4 项目可行性 / 168
9.3.5 找到常规方案 / 169
9.4 项目成本要素 / 171
9.4.1 直接成本 / 171
9.4.2 间接成本 / 172
9.4.3 会计与价值 / 172
9.4.4 总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 172
9.4.5 压缩和成本要素 / 173
9.4.6 人员配备和成本要素 / 176
9.4.7 固定成本 / 178
9.5 网络压缩 / 178
第10章 风险 / 181
10.1 选择选项 / 181
10.2 时间-风险曲线 / 182
10.3 风险建模 / 184
10.3.1 标准化风险 / 185
10.3.2 风险和浮动 / 185
10.3.3 风险和直接成本 / 186
10.3.4 临界风险 / 186
10.3.5 斐波那契风险 / 188
10.3.6 活动风险 / 189
10.3.7 临界风险与活动风险 / 191
10.4 压缩和风险 / 191
10.5 风险缓解 / 192
10.5.1 如何缓解 / 192
10.5.2 缓解目标 / 193
10.6 风险指标 / 194
第11章 实践中的项目设计 / 196
11.1 使命 / 196
11.1.1 静态架构 / 197
11.1.2 调用链 / 197
11.1.3 活动清单 / 199
11.1.4 网络图 / 200
11.1.5 计划假设 / 201
11.2 寻找常规的解决方案 / 203
11.2.1 无限的资源(迭代1) / 203
11.2.2 网络和资源问题 / 204
11.2.3 基础设施优先(迭代2) / 204
11.2.4 有限的资源 / 205
11.2.5 亚临界化(迭代7) / 208
11.2.6 选择常规的解决方案 / 211
11.3 网络压缩 / 211
11.3.1 使用更好的资源进行压缩 / 211
11.3.2 引入并行工作 / 213
11.3.3 压缩迭代结束 / 219
11.3.4 产出分析 / 219
11.4 效率分析 / 221
11.5 时间-成本曲线 / 221
11.5.1 时间-成本相关模型 / 222
11.5.2 死亡区域 / 224
11.6 规划与风险 / 225
11.6.1 风险缓解 / 226
11.6.2 重建时间-成本曲线 / 228
11.6.3 风险模型化 / 230
11.6.4 风险包含与排除 / 232
11.7 SDP评审 / 232
第12章 高级技巧 / 234
12.1 上帝活动 / 234
12.2 风险交叉点 / 235
12.3 找到缓解目标 / 238
12.4 几何风险 / 240
12.4.1 几何临界风险 / 241
12.4.2 几何斐波那契风险 / 241
12.4.3 几何活动风险 / 242
12.4.4 几何风险行为 / 243
12.5 执行复杂度 / 244
12.5.1 圈复杂度 / 244
12.5.2 项目类型与复杂度 / 245
12.5.3 项目压缩与复杂度 / 246
12.6 超大型项目 / 247
12.6.1 复杂系统与脆弱性 / 248
12.6.2 网络群 / 250
12.6.3 设计网络群 / 250
12.7 小项目 / 253
12.8 基于层次设计 / 253
12.8.1 基于层次设计的利弊 / 254
12.8.2 层次与构造 / 255
第13章 项目设计示例 / 256
13.1 估算 / 257
13.1.1 单个活动估算 / 257
13.1.2 总体项目估算 / 258
13.2 依赖关系和项目网络 / 259
13.2.1 行为依赖 / 259
13.2.2 非行为依赖 / 259
13.2.3 覆盖某些依赖 / 260
13.2.4 完整性检查 / 260
13.3 常规方案 / 261
13.3.1 网络图 / 261
13.3.2 计划进度 / 263
13.3.3 计划的人员配备分布 / 263
13.3.4 成本和效率 / 264
13.3.5 结果总结 / 264
13.4 压缩方案 / 264
13.4.1 添加启用活动 / 264
13.4.2 分配资源 / 265
13.4.3 计划进度 / 266
13.4.4 计划的人员配备分布 / 266
13.4.5 成本和效率 / 266
13.4.6 结果总结 / 267
13.5 分层设计 / 268
13.5.1 分层设计和风险 / 268
13.5.2 人员配备分布 / 269
13.5.3 结果总结 / 269
13.6 亚临界方案 / 269
13.6.1 持续时间、计划进度和风险 / 270
13.6.2 成本和效率 / 270
13.6.3 结果总结 / 270
13.7 比较选项 / 271
13.8 计划与风险 / 271
13.8.1 风险缓解 / 271
13.8.2 重新计算成本 / 274
13.9 为SDP评审做准备 / 274
第14章 总结 / 276
14.1 项目设计时间 / 276
14.1.1 真实的答案 / 277
14.1.2 迈向未来 / 278
14.2 一般性指导 / 279
14.2.1 架构与估算 / 279
14.2.2 设计立场 / 280
14.2.3 可选性 / 280
14.2.4 压缩 / 281
14.2.5 计划与风险 / 283
14.3 项目设计的设计 / 283
14.4 不同的视角 / 285
14.5 交接 / 287
14.5.1 初级交接 / 287
14.5.2 高级交接 / 287
14.5.3 资深开发人员作为初级架构师 / 288
14.6 实践 / 289
14.7 项目设计的口头汇报 / 290
14.8 关于质量 / 291
14.8.1 质量控制活动 / 291
14.8.2 质量保证活动 / 292
14.8.3 质量与文化 / 293
|附录|
附录A 项目跟踪 / 296
附录B 服务契约设计 / 310
附录C 设计标准 / 323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