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钱晓忠 戴勇 胡俊平 |
丛书名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1681304 |
简要 |
简介 |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针对1+X证书制度试点中出现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而撰写的专著。 1+X证书制度试点是“职教20条”的重点教改项目,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生事物,在试点工作启动期必然会遇到一些疑惑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如:1)一些试点院校对1+X证书制度与先前职业院校推行的“双证书”制度之间的关系梳理不清,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背景和意义了解不够,存在认识不到位现象;2)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供给方情况缺乏了解,尤其是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的开发情况缺乏了解,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理解偏差问题;3)对于1+X书证融通和相关的“学分银行”建设方面缺乏方法论指导,试点工作系统性不够、路径不清晰,“1”与“X”仍然处于“两张皮”状态;4)职业院校在试点过程中急需“案例导航”,期望通过案例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少走弯路。因此,本专著针对上述问题,在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同时展开,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归类,旨在为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职业院校提供借鉴,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目录 |
前 言 第1章 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作要求与相关研究 001 1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1+X证书制度试点的总体要求 001 111 有关1+X证书制度的文件精神 001 112 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作要求 002 113 1+X证书制度试点要与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结合 002 114 分工协作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003 12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的具体要求 004 121 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004 122 国务院相关部门系统部署 004 123 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的具体要求 006 124 各省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 008 13 1+X证书制度是类型教育的制度创新 009 131 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制度创新 009 132 1+X证书制度是推动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011 133 1+X证书制度是契合类型教育的评价制度 011 134 1+X证书制度试点促进了学分制与学分银行建设 012 14 1+X证书制度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014 141 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背景 014 142 实行“双证书”制度所发现的问题 017 143 1+X证书制度是基于实践与相关研究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018 15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020 151 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与背景 020 152 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和特点 021 153 1+X证书制度是教育与培训的相生相长标准体系 023 16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同之处 025 161 什么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025 162 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 026 163 妥善处理“X”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026 164 “X”开发与应用采用了政府指导下的竞争性管理模式 027 17 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相关研究 028 171 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阶段的情况研究 029 172 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阶段的问题研究 031 173 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三个相关专题的初步研讨 034 第2章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开发研究 037 21 与“X”开发相关的各责任主体 037 211 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1+X证书制度试点的顶层设计与管理 037 212 省市和自治区等地方相关部门负责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指导 038 213 培训评价组织负责“X”开发与考核 038 214 职业院校负责1+X书证融通与培训 039 22 “X”开发的几种模式 040 221 “X”开发要素与开发流程 040 222 “X”开发模式 041 23 “X”开发与试点启动中发现的问题 044 231 “X”开发中需要研讨的问题 044 232 试点院校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中的问题 046 233 1+X书证融通中的问题 050 234 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对问题的及时处置 052 24 “X”开发与应用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053 241 研究“X”标准和编制技术规程 054 242 完善“X”的顶层设计 060 243 培训评价组织构建“X”开发与应用的质量保障体系 062 244 试点院校构建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的质量保障体系 063 第3章 “学分银行”与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066 31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分析 066 311 制度架构 066 312 信息平台建设 069 32 校级“学分银行”建设研究 070 321 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研究 070 322 校级“学分银行”制度架构(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077 323 学习成果分级分类方法 077 324 “学分银行”应用模式 081 33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083 331 “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083 332 校级学分银行管理平台(登记、认定、积累、转换) 092 第4章 1+X书证融通的原则与方法 099 41 1+X书证融通的原则 099 411 兼顾多方需求 099 412 校企多元协同 100 413 发挥证书功能 101 414 成果导向与考核改革 101 42 1+X书证融通的方法 102 421 “X”与“1”对接的方法 102 422 书证融通流程 106 423 升级教育资源 130 第5章 专业群与“X”群的书证融通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133 51 专业群建设现状 133 511 国家层面政策引导 133 512 地方层面实践探索 133 52 建群原则及组群逻辑 134 521 建群原则 134 522 组群逻辑 135 53 基于“X”群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优化 137 531 “X”群的选择原则与依据 138 532 专业群与“X”群的对接方法 139 533 课程结构梳理与教学内容整合 140 54 书证融通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49 541 系统一体化设计 149 542 证书审批与引导 150 543 政策制度的保障 151 第6章 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的管理制度研究 153 61 试点专业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管理制度研究 153 611 书证融通相关配套管理制度文件梳理 153 612 试点专业“X”证书选择管理办法框架 155 613 试点专业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流程 159 62 试点专业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规范研究 160 621 试点专业书证融通的课程建设标准研究 160 622 活页式教材开发思路与规范研究 167 623 学生培训与考核管理研究 170 63 试点专业校企合作与培训考核管理研究 171 631 试点专业校企合作方式与合作协议框架 171 632 培训考核的经费渠道与管理 173 633 教师承担培训工作量绩效考核管理 175 64 “X”证书专项实训基地和考核站点建设管理制度研究 177 641 “X”证书专项实训基地建设基本要求 177 642 “X”证书考核站点建设基本要求 180 643 “X”证书专项实训基地与考核站点绩效评价办法 183 第7章 1+X书证融通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案例 186 71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中级证书书证融通案例 (深化型) 186 711 机器人专业与机器人证书书证融通思路 186 712 机器人专业双证书方案2018版 192 713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中级证书主要学习培训内容 197 714 机器人专业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中级证书书证融通关联课程 198 715 机器人专业与机器人证书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 202 716 机器人专业与机器人证书学分认定与转换方案 207 717 机器人专业与机器人证书书证融通中的问题与思考 208 7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中级证书书证融通案例 (拓展型) 211 721 机制专业与机器人证书书证融通思路 211 722 机制专业双证书方案2018版 213 723 机制专业1+X书证融通方案 219 724 机制专业与机器人证书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 225 725 机制专业与机器人证书学分认定与转换方案 232 726 机制专业与机器人证书书证融通中的问题与思考 234 73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与“X”证书群书证融通案例(混搭型) 236 73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 236 73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选择“X”证书群的理由和过程 242 733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与“X”证书群书证融通配伍关系 248 734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中级证书书证 融通课程地图 251 735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中级证书书证 融通人才培养方案 259 736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与“X”证书群学分认定与转换方案 270 737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与“X”证书群书证融通中的问题与思考 271 参考文献 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