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宏贵 |
丛书名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1679264 |
简要 |
简介 |
内容简介书籍经济管理学书籍 新创企业在自身条件有限、外部环境动态复杂的情况下考虑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时难免会陷入两难境地:是技术创新优先还是合法性优先?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制度逻辑与技术逻辑的讨论。本书重点围绕三个科学问题展开:制度与技术双重逻辑如何影响新创企业的创新合法性?双重逻辑下,新创企业创新行为有何差异?双重逻辑下,新创企业创新过程中如何兼顾技术创新和创新合法性?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回答中国转型背景下“新创企业面临多重环境压力时如何进行创新行为选择”的问题。 |
目录 |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4 1.2.1 研究内容 /4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6 1.2.3 研究方法 /7 第2章 相关文献回顾 /8 2.1 制度逻辑研究 /8 2.1.1 制度逻辑内涵 /8 2.1.2 多重制度逻辑 /9 2.1.3 多重制度逻辑下创新合法性途径 /12 2.1.4 制度逻辑研究简评 /14 2.2 技术逻辑研究 /14 2.2.1 技术逻辑内涵 /15 2.2.2 技术逻辑相关研究回顾 /15 2.2.3 技术逻辑研究简评 /16 2.3 新创企业的创新行为研究 /17 2.3.1 技术创新行为 /17 2.3.2 社会关系行为 /19 2.3.3 创新行为研究简评 /21 2.4 新创企业的创新环境研究 /22 2.4.1 任务环境 /23 2.4.2 制度环境 /23 2.4.3 制度缺失环境 /24 2.5 新创企业的发展阶段研究 /26 2.6 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研究 /27 2.6.1 创新绩效的内涵 /27 2.6.2 创新绩效的维度 /27 第3章 技术逻辑对新创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新创企业发展阶段的视角 /29 3.1 理论模型建构 /29 3.1.1 问题导出 /30 3.1.2 模型构建 /32 3.1.3 理论模型中的要素界定 /33 3.2 理论分析与假设 /36 3.2.1 技术逻辑下新创企业内部创新行为的交互作用 /36 3.2.2 技术逻辑下新创企业外部创新行为的选择 /39 3.3 实证研究设计 /42 3.3.1 问卷设计与发放回收 /42 3.3.2 样本选择与被调查对象选择 /43 3.3.3 变量度量 /44 3.4 数据分析与检验 /47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7 3.4.2 因子分析 /50 3.4.3 信度与效度检验 /55 3.4.4 相关分析 /56 3.4.5 层级式回归分析 /58 3.4.6 结果分析与讨论 /67 3.5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75 3.5.1 研究结论 /75 3.5.2 管理建议 /76 第4章 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对创新行为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新创企业发展阶段的视角 /78 4.1 概念模型建构 /78 4.1.1 问题导出 /78 4.1.2 概念模型 /80 4.1.3 概念模型中的关键变量及其维度 /81 4.2 理论分析与假设 /82 4.2.1 技术逻辑、制度逻辑与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 /82 4.2.2 新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对创新绩效的作用 /84 4.2.3 新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逻辑对创新行为的选择影响及其效果 /85 4.3 研究设计 /87 4.3.1 样本与数据 /87 4.3.2 变量度量 /89 4.4 数据分析与检验 /92 4.4.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92 4.4.2 因子分析 /94 4.4.3 信度与效度检验 /96 4.4.4 相关分析 /100 4.4.5 回归分析 /100 4.4.6 结果分析与讨论 /105 4.5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108 4.5.1 研究结论 /108 4.5.2 管理建议 /112 第5章 多重制度逻辑下新创企业的创新合法性机理:基于阿里巴巴集团的案例研究 /114 5.1 问题导出 /114 5.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6 5.2.1 制度逻辑 /116 5.2.2 创新合法性 /118 5.3 理论分析 /119 5.3.1 市场逻辑与创新合法性 /120 5.3.2 专业逻辑与创新合法性 /121 5.3.3 合作逻辑与创新合法性 /122 5.3.4 社区逻辑与创新合法性 /123 5.3.5 管制机构逻辑与创新合法性 /124 5.3.6 家族逻辑与创新合法性 /125 5.4 研究框架 /125 5.4.1 多重制度逻辑下企业创新合法性战略行为 /125 5.4.2 研究框架的构建 /126 5.5 案例研究设计 /126 5.5.1 研究方法定位 /126 5.5.2 目标案例选取 /128 5.5.3 数据来源 /130 5.5.4 数据分析 /130 5.6 多重制度逻辑下创新合法性机理案例研究 /135 5.6.1 阿里巴巴集团创新合法性过程研究编码结果 /135 5.6.2 案例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136 5.7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144 5.7.1 主要研究结论 /144 5.7.2 管理建议 /145 第6章 新创企业创新逻辑、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任务与制度环境的视角 /148 6.1 概念模型建构 /148 6.1.1 问题导出 /148 6.1.2 概念模型 /149 6.2 理论推导与假设 /150 6.2.1 创新逻辑对创新行为及创新绩效的影响 /150 6.2.2 社会关系行为与技术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152 6.2.3 创新环境对创新逻辑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影响 /153 6.2.4 创新环境对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 /155 6.3 研究设计 /156 6.3.1 样本与数据收集 /156 6.3.2 变量度量 /156 6.4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159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59 6.4.2 信度与效度分析 /163 6.4.3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168 6.4.4 研究结果讨论 /178 6.5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181 6.5.1 研究结论 /181 6.5.2 管理建议 /183 第7章 制度缺失环境下新创企业创新行为选择 /185 7.1 概念模型 /185 7.1.1 问题导出 /185 7.1.2 概念模型的建构 /186 7.1.3 概念模型中相关要素及其维度 /187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88 7.2.1 社会关系行为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 /189 7.2.2 技术创新行为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 /190 7.2.3 制度缺失环境的权变作用 /191 7.3 研究设计 /193 7.3.1 样本与数据收集 /193 7.3.2 变量的操作化定义与度量 /194 7.4 实证分析与模型检验 /196 7.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96 7.4.2 因子分析 /198 7.4.3 信度与效度检验 /202 7.4.4 相关分析 /203 7.4.5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204 7.4.6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1 7.5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213 7.5.1 主要研究结论 /213 7.5.2 管理建议 /215 参考文献 /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