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 王岩 |
| 丛书名 |
| 出版社 |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 9787111668169 |
| 简要 |
| 简介 |
|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建立了交通安全过程研究的理论框架。在界定交通安全的概念后,通过引入“主动安全思想”,建立了交通安全4E过程,并对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输入、输出特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交通安全过程研究体系框架。其次,应用该过程理论,讨论了城市道路交叉口遭遇(Encounter)阶段的交通冲突问题。交通冲突可分为常规交通冲突和非常规交通冲突两类。在已知交叉口交通冲突点分布以及冲突点交通到达规律的情况下,交叉口的常规交通冲突数可以采用理论计算进行预测。通过对无控交叉口交通冲突理论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并应用该模型对交通冲突观察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了验证,证明无控交叉口在机动车交通到达服从泊松分布的前提下,机动车交通冲突理论计算值是实际观察值的无偏估计。基于交通冲突计算模型,分析了单个无控十字交叉口在不同交通到达下的交通冲突变化特性。通过采用UE(用户平衡模型)分配方法和上述冲突计算模型,得出了不同无控路网形式交通走行时间和交通冲突随路网OD(起讫点)的变化特性和规律。再次,应用安全过程分析理论对交通系统规划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宏观交通安全的四维描述方法,应用主动安全思想,构筑了规划阶段交通安全研究的框架,提出了主动交通安全相关的规划、设计推荐流程,对交通规划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并给出了两个研究实例。本书适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者和交通安全研究人员阅读使用。 |
| 目录 |
| 第1章绪论 11背景1 111交通安全现实需求1 112现实背景1 113研究理论需求2 12研究问题的提出3 121道路交通安全过程3 122研究定位4 123研究问题界定4 13研究目的与意义4 131研究目的4 132研究目标4 133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5 14研究内容与方法5 141技术路线5 142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5 143本书章节结构及相互关系7 本章参考文献8 第2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21道路交通安全10 211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认识10 212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发展历程11 213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分析11 22道路交通事故及其机理13 221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13 222道路交通事故机理14 23交通冲突技术16 231交通冲突技术概述16 232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16 233交通冲突预测18 24交通系统规划与交通安全19 241国外相关研究19 242国内相关研究21 25以往研究评述及本书研究方向22 251以往研究评述22 252研究方向总结22 本章参考文献23 第3章道路交通安全过程分析 31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再认识30 311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30 312道路交通安全的特性31 32主动交通安全思想32 321传统交通事故研究方法的缺陷32 322主动安全理念的出现34 323主动交通安全思想34 324主动交通安全的维度35 33交通安全的时空范围36 331交通活动与时空关系36 332交通安全事件的时间与空间37 34道路交通安全的4E过程39 341Exposing(暴露)阶段40 342Encounter(遭遇)阶段42 343Evasion(避险)阶段51 344Energy Transfer(能量转移)阶段56 345交通安全4E过程的定量描述57 346交通安全4E过程与传统交通安全理论的区别与联系59 35道路交通安全过程研究体系框架60 351目标层60 352方法层61 353技术层62 354理论层66 355本书研究重点66 本章参考文献66 第4章Encounter阶段:无控交叉口交通冲突模型 41交叉口交通冲突类型分析68 411交叉口交通事故与交通冲突68 412交叉口常规交通冲突69 413交叉口非常规交通冲突70 414交通冲突的安全改善72 42交叉口理论交通冲突一般计算模型73 421无控交叉口交通冲突一般计算模型73 422优先控制冲突点理论交通冲突计算74 43无控交叉口理论交通冲突计算模型的改进76 431无控十字交叉口机动车交通冲突计算76 432无控T形交叉口交通冲突计算84 433相关参数的讨论84 44改进后的无控交叉口理论交通冲突模型的验证88 441交通到达规律检验88 442交通冲突观测样本89 443样本相对误差分布检验91 444相对误差正态总体均值检验92 445无控交叉口流量与交通冲突数之变化趋势验证92 本章参考文献93 第5章Encounter阶段:无控交叉口交通分布与交通冲突 51无控十字交叉口交通到达规律与常规交通冲突95 511交叉口流量分配与交通冲突95 512交叉口总流量—主次路流量比例—进口道流向全局寻优99 513结果分析101 52常见小型无控路网组织形式与常规交通冲突102 521路网条件和交通输入102 522交通分配方法104 523结果分析105 本章参考文献107 第6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的安全过程分析 61交通安全的宏观描述108 611交通事故、暴露与风险108 612宏观交通安全的二维描述113 613宏观交通安全的三维描述113 614宏观交通安全的四维描述114 62交通规划体系与交通安全过程分析的整合115 621交通安全规划与规划阶段的交通安全115 622与交通安全相关的规划、设计和改善流程116 623面向安全的交通系统规划研究框架117 63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交通安全117 631基本理念117 632城市总体规划与交通安全118 633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安全119 634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与交通安全121 635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交通安全124 64研究实例134 641研究实例1:Smeed公式在中国的应用134 642研究实例2:城市战略交通规划与交通安全138 本章参考文献140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142 72研究展望143第4章汽车轻量化的要求 41汽车制造中对耐久强度和使用寿命的要求¥93 411耐久强度载荷情形¥93 412耐久强度的理论基础¥94 413新材料作为特殊挑战¥94 42制造参数和生产参数对耐久性能的影响¥95 421承受动态载荷构件的耐久性能¥95 422制造过程对耐久性能的影响¥98 423轻量化潜力小结¥104 43汽车的耐久尺度¥104 431载荷集与损伤累积¥104 432各种钢基材料的静态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105 433连接工艺对原理试样疲劳强度的影响¥106 434变薄拉伸DC04减振支柱(板材厚度变化)示例¥108 44对轻量化材料的要求与耐久强度工程¥108 441纤维复合材料¥108 442热塑性塑料¥109 443铝¥109 444耐久强度仿真工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