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 (美)林文德(Paul Leinwand) 马赛斯(Cesare Mainardi) 亚瑟·克莱纳(Art Kleiner) |
| 丛书名 |
| 出版社 |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 9787111552598 |
| 简要 |
| 简介 |
| 内容简介书籍经济管理学书籍 每一家企业都面临着战略制定和实现的挑战,但大多数企业从战略到执行的价值创造之路并不清晰。 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公司对全球4 400名高管的调研显示: 半数以上的企业并不具备制胜战略; 2/3的企业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在市场中创造价值。 另一次对500余位高管的调研发现: 80%的企业,其内部员工对整体战略不甚了解; 90%的企业曾错失重大的市场机遇。 以上这些问题都会阻碍一家企业获得持续的成功,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所能取得的成果间缺乏联系,从而造成战略与实施间存在本不该出现的巨大鸿沟。 本书作者团队研究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公司,它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产品和服务在所关注的市场占据了令人羡慕的地位。事实证明,只有在战略和执行方面都见长者,才能将价值主张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本书作者将这些公司的成功路径归纳为五大非凡的领导力行为: 忠于企业形象 将战略落实至日常 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削减成本、发展壮大 塑造未来 这些行为通过日常工作和差异化能力,帮助企业跨越战略与实施的鸿沟,促使企业不断获胜。 |
| 目录 |
| 赞 誉 译者序 第1章 跨越从战略到实施的鸿沟 ‖ 1 第2章 忠于企业形象 ‖ 27 第3章 将战略落实至日常 ‖ 61 第4章 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 106 第5章 削减成本、发展壮大 ‖ 129 第6章 塑造未来 ‖ 155 第7章 大胆无畏 ‖ 173 附录A 战略简史 ‖ 181 附录B 能力型企业研究项目 ‖ 187 附录C “纯音”竞争方式 ‖ 191 附录D 必备能力示例 ‖ 197 附录E 部分参考书目 ‖ 204 鸣谢 ‖ 208 作者简介 ‖ 214 注释 ‖ 216 译者序 1914年,全球第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思略特在美国芝加哥成立。历经一个世纪,整个商业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新技术不断颠覆原有的行业发展轨迹,新的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模式。 在快速变化的今天,几乎每家企业都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挑战。思略特近年来对高管持续开展的一项全球调研显示,4 400名受访者中,半数以上表示其所在企业并不具备制胜战略,约2/3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企业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企业在市场中创造价值。在另一项针对全球500余位高管的调研中,90%的受访者承认,其所在企业曾错失重大的市场机遇,约有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即使是企业内部员工对整体战略也不甚了解。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战略真正奏效?为什么许多企业战略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经过数年或数十年后,市场表现却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制定的战略,看起来无懈可击,其中还不乏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举步维艰,最后的结果与当初设定的战略目标大相径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在战略与实施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这些鸿沟是如何形成的?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弥补战略与实施间的鸿沟? 在本书中,作者解释了鸿沟产生的缘由,并展示了世界上优秀的企业如何弥补战略与实施间的鸿沟,一直做到傲视群雄。研究成果令我们感到吃惊:在战略和实施两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企业并不遵循所属行业中流行的业务实践方式。相反,这些企业负责人在五大非凡领导力行为上另辟蹊径并且做得极为出色: 第一,这些企业忠于企业形象,避免陷入一味追求增长的陷阱,放弃追求那些自己并不具备制胜权的多种市场机会。相反,这些企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哪些领域做得出色,制定了切实的价值主张,打造起能够长期持续的独特能力体系,从而将价值主张发挥到极致,并且自觉地提供与价值主张和能力体系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应该遵循业内的最佳实践,并将外部对标视为通向成功之路。但我们研究的企业却展示了不同的一面。这些企业将战略落实至日常。它们针对自身情况设计并打造起一系列能力,从而做到有别于其他企业,随后以独特的方式将这些能力进行推广应用。 第三,解决执行问题的另一种标准业务实践方式是架构调整:改变组织架构,重新思考配套措施。在这种方式下,企业文化会被视为一种阻碍。但我们研究的企业却拒绝进行颠覆性的组织架构重组,而是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它们利用企业内部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力量,通过企业文化而不是结构变化来推动变革。 第四,常规的企业可能会尝试开展全方位的成本削减,从而实现全面的精益化。但我们研究的企业却在削减成本、发展壮大。它们从战略的角度重新部署资源,加大对最重要的少数能力的投入,同时削减其他方面的投资。 第五,这些企业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灵活。它们并不是尽可能快地应对外部变化,相反,它们通过创造所希望看到的变化来塑造未来。 企业高管另辟蹊径并不只是为了打破常规,更多地是着重于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例如,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企业?我们的价值主张是什么?同时,他们对执行的核心问题也同样关注:哪些方面,其他竞争者做不到但我们做得尤为出色?我们还缺乏哪些能力?我们如何构想、建设和推广这些能力并加以应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这些问题,并且不断与团队沟通,从而使得战略和实施可以贯彻在每次的决策中。他们大胆尝试的背后,是一份自信和敏锐,而这种自信和敏锐正是来自他们自身建立起的制胜方法,即凭借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在市场中开展竞争。这五大非凡领导力行为也许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我们认为弥补战略到实施间鸿沟的不二之选,而且看起来并没有其他途径能够带来类似的长远成功。 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消费者及客户在成熟度和要求上的逐步提高,加之竞争更加充分和人口红利的消耗殆尽,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市场竞争方式也开始从机会和关系驱动向能力驱动转变。我们相信,那些致力于投资核心能力并通过这些核心能力发展的企业将会成为市场真正的赢家,这一点尤其值得广大中国企业家的关注,也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 本书中文版的顺利出版,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在前期推广过程中,广大企业界和媒体朋友热情参与,无私地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徐乐江先生、张瑞敏先生和马化腾先生还在百忙中为本书中文版撰写了推荐语,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翻译团队,他们在朱浩翔先生的领导下,历经三个多月,真正做到了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提出不少创造性的建议,并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将它们展示出来。另外,还要感谢普华永道的市场推广团队,正是他们的热忱和对工作细节一丝不苟的态度,才使得本书能够完美地展现在诸位读者面前。最后,还要感谢普华永道管理层的全力支持,使得出版本书所需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当然,还有许多人默默地为本书出版做出了贡献,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徐沪初 普华永道思略特大中华区总裁 2016年秋 序言 1914年,全球第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思略特在美国芝加哥成立。历经一个世纪,整个商业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新技术不断颠覆原有的行业发展轨迹,新的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模式。 在快速变化的今天,几乎每家企业都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挑战。思略特近年来对高管持续开展的一项全球调研显示,4 400名受访者中,半数以上表示其所在企业并不具备制胜战略,约2/3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企业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企业在市场中创造价值。在另一项针对全球500余位高管的调研中,90%的受访者承认,其所在企业曾错失重大的市场机遇,约有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即使是企业内部员工对整体战略也不甚了解。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战略真正奏效?为什么许多企业战略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经过数年或数十年后,市场表现却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制定的战略,看起来无懈可击,其中还不乏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举步维艰,最后的结果与当初设定的战略目标大相径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在战略与实施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这些鸿沟是如何形成的?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弥补战略与实施间的鸿沟? 在本书中,作者解释了鸿沟产生的缘由,并展示了世界上优秀的企业如何弥补战略与实施间的鸿沟,一直做到傲视群雄。研究成果令我们感到吃惊:在战略和实施两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企业并不遵循所属行业中流行的业务实践方式。相反,这些企业负责人在五大非凡领导力行为上另辟蹊径并且做得极为出色: 第一,这些企业忠于企业形象,避免陷入一味追求增长的陷阱,放弃追求那些自己并不具备制胜权的多种市场机会。相反,这些企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哪些领域做得出色,制定了切实的价值主张,打造起能够长期持续的独特能力体系,从而将价值主张发挥到极致,并且自觉地提供与价值主张和能力体系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应该遵循业内的最佳实践,并将外部对标视为通向成功之路。但我们研究的企业却展示了不同的一面。这些企业将战略落实至日常。它们针对自身情况设计并打造起一系列能力,从而做到有别于其他企业,随后以独特的方式将这些能力进行推广应用。 第三,解决执行问题的另一种标准业务实践方式是架构调整:改变组织架构,重新思考配套措施。在这种方式下,企业文化会被视为一种阻碍。但我们研究的企业却拒绝进行颠覆性的组织架构重组,而是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它们利用企业内部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力量,通过企业文化而不是结构变化来推动变革。 第四,常规的企业可能会尝试开展全方位的成本削减,从而实现全面的精益化。但我们研究的企业却在削减成本、发展壮大。它们从战略的角度重新部署资源,加大对最重要的少数能力的投入,同时削减其他方面的投资。 第五,这些企业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灵活。它们并不是尽可能快地应对外部变化,相反,它们通过创造所希望看到的变化来塑造未来。 企业高管另辟蹊径并不只是为了打破常规,更多地是着重于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例如,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企业?我们的价值主张是什么?同时,他们对执行的核心问题也同样关注:哪些方面,其他竞争者做不到但我们做得尤为出色?我们还缺乏哪些能力?我们如何构想、建设和推广这些能力并加以应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这些问题,并且不断与团队沟通,从而使得战略和实施可以贯彻在每次的决策中。他们大胆尝试的背后,是一份自信和敏锐,而这种自信和敏锐正是来自他们自身建立起的制胜方法,即凭借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在市场中开展竞争。这五大非凡领导力行为也许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我们认为弥补战略到实施间鸿沟的不二之选,而且看起来并没有其他途径能够带来类似的长远成功。 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消费者及客户在成熟度和要求上的逐步提高,加之竞争更加充分和人口红利的消耗殆尽,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市场竞争方式也开始从机会和关系驱动向能力驱动转变。我们相信,那些致力于投资核心能力并通过这些核心能力发展的企业将会成为市场真正的赢家,这一点尤其值得广大中国企业家的关注,也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 本书中文版的顺利出版,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在前期推广过程中,广大企业界和媒体朋友热情参与,无私地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徐乐江先生、张瑞敏先生和马化腾先生还在百忙中为本书中文版撰写了推荐语,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翻译团队,他们在朱浩翔先生的领导下,历经三个多月,真正做到了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提出不少创造性的建议,并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将它们展示出来。另外,还要感谢普华永道的市场推广团队,正是他们的热忱和对工作细节一丝不苟的态度,才使得本书能够完美地展现在诸位读者面前。最后,还要感谢普华永道管理层的全力支持,使得出版本书所需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当然,还有许多人默默地为本书出版做出了贡献,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徐沪初 普华永道思略特大中华区总裁 2016年秋 媒体评论 赞誉 许多企业都因为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增长而陷入困境。要提升股东回报,就需要转变思维,本书作者对此进行了精要的分析。 ——安德鲁·克莱德(Andrew Clyde), 墨菲石油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林文德和马赛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企业如何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获得持续成功。利用差异化和连贯化的能力将战略和实施联系起来,本书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解答了如何应对当今领导力方面的诸多挑战。 ——本诺·多雷尔(Benno Dorer), 高乐氏首席执行官 本书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实际指导性意义。林文德和马赛斯在书中阐述了高层如何跨越战略制定、实施和成果落实之间的鸿沟。 ——尼尔C. 麦克阿瑟(Neil C. McArthur), 凯迪思首席执行官兼执委会主席 林文德和马赛斯针对如何弥补“从战略到实施”间的鸿沟这一问题,为高管们呈现了一份操作手册,为追求更高利润和更大影响力的企业指明了方向,为有志于成为“超级竞争者”的CEO传递了非常有价值的洞察。 ——埃里克A. 施皮格尔(Eric A. Spiegel), 西门子(美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本书为企业高管制定融贯有效的战略愿景提供了明晰的框架。本书深入剖析了非凡领导力背后的特征,指出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在一个强大的企业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本书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述了21世纪各行业中成功企业的转型之路。 ——马克T. 贝尔托利尼(Mark T. Bertolini), 安泰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成功的大公司必须要保持创业精神,不断变革,不断开拓。必须既开放变革,又维持企业核心形象的长期稳定。本书剖析了如何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理念统一起来。 ——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林文德和马赛斯在书中展示了如何将价值主张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 《纽约时报》第一畅销书《触发器》(Triggers)、 全球畅销书《魔劲》(MOJO)、《“UP”学》 (What Got You Here Won抰 Get You There)的作者 战略就是制订清晰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行事。但企业往往很难严格按计划行事。本书讲述了如何在战略制定和实施方面取得连贯。 ——沙利·布朗特(Sally Blount),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院长 本书内容精练,发人深省。贯通性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但企业往往很难达到这种贯通。本书将帮助读者探索企业的价值主张、差异化能力、产品和服务是否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亚历山德罗·卡卢奇(Alessandro Carlucci), Natura前首席执行官 本书非常精彩,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能力获取市场成功,帮助企业制胜,并朝着目标一步步实施。能力驱动战略的案例也引人入胜。 ——卡里姆·米歇尔·萨巴格(Karim Michel Sabbagh), SES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