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夭折的中国文化启蒙运动

作者林伟然
标签文革,历史,海外中国研究,中国,政治学
出版社UMI Company
作者介绍林伟然(1949?-1997)198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现改名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赴美,1992年起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历史系师从林毓生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死于癌症。

书籍简介
本书为林伟然先生的博士论文,完成于1996年,由其遗孀李玉华女士译成中文。原英文标题为:An Abortive Chinese Enlightenment: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Class Theory。 作为大陆文革的亲历者,作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不成功的意识形态的革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为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思想混乱。中国人今天大都否定这场革命,实际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需要:一种认为文化大革命没有进行到底,另一种则反对这场运动所公开宣称的目的。 作者认为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中国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60年代兴起的“新阶级斗争”理论对文革中动员群众起来造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运动夭折的灾难性后果,形成今天中国社会问题的死结:一方面社会依赖于国家机器来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国家机器需要社会的力量来进行重新改造,而文革半途而废的结果,既不可能产生前者,又失去了后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介绍:思想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特别角色 第二章 背景介绍:文化大革命以前的阶级斗争理论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早期阶级斗争理论的思想意识形态再定位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晚期对阶级斗争理论重新解释的尝试 第五章 为民主的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后的阶级理论 第六章 结论和思考: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场流产的中国启蒙运动 译后记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