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美)尼古拉斯?韦普肖特 |
标签 | 经济学,经济,金融,政治哲学,美国文学,政治,历史,传记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介绍 | 尼古拉斯?韦普肖特
记者,著有《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政治姻缘》(Ronald Reagan and Margaret Thatcher: A Political Marriage)。《伦敦时报》和《纽约太阳报》前资深编辑,现居纽约。 |
书籍简介
历史上最经典的经济学决斗之起源与遗产
《通论》、《通往奴役之路》,这些思想的两位奠定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隔着一道巨大的深渊,凝视着彼此。这道深渊,拉开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轰轰烈烈的经济学之战: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市场。两人同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研究商业繁荣和萧条的周期,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哈耶克认为,改变经济的“自然平衡”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标志着一个周期结束的大规模失业和困难,可以靠政府开支来缓和。终其余生,两人始终无法认同对方的观点。
二十多年中,两人通过信件辩论,通过公开发表的文章辩论,通过激烈的私下对话辩论,最终又通过他们热心的弟子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代为辩论。
凯恩斯口才和魅力过人,对世界持有一种乐观的愿景:政府计划和管控能撑起经济。这一观点很快为大西洋两岸整整一代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接受。
与此相反,哈耶克是个一丝不苟的逻辑家,他顽强地逆流而上,在市场倡导者和自由意志者中找到了支持。
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到乔治 W. 布什等数代政治家,在两位学者的想法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这场争辩影响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和生计。
从大萧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战后恢复到当前,资深记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详细梳理了20世纪两位经济学巨人之间的这场论战。两位大师的不同愿景影响了世界经济的起起落落,迄今仍牢牢地掌控着它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