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主编:夏纪顺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9-09-01 |
特色:
《采矿手册》全书41章,分七卷出版:**卷:矿山地质和矿山测量第二卷:凿岩爆破和岩层支护第三卷:露天开采第四卷:地下开采第五卷:矿山运输和设备第六卷:矿山通风与安全第七卷:矿山管理本册为第五卷,包括地面运输及转载、地下运输、矿井提升、矿山压气、矿山供电及照明、设备管理维修、矿山自动化及检测仪表等七章。本书主要供矿山采矿工程师使用,对从事采矿工作的科研、设计、教学、矿山管理人员也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参考书。片断:秆⌒停?br>(2)因地制宜布置运输线路;(3)合理配置整个运输系统的装、运、卸、储及转载各个环节的设施;(4)加强对设备和线路的保养维修;(5)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及能耗;(6)实现矿山运输管理、调度、设备维修管理的电子计算机化,使矿山运输管理工作现代化。25.1.2.2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我国矿山企业采用的地面运输方式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60年代中期以前,铁路运输占主导地位,在大型露天矿中采用准轨铁路运输,在中小型露天矿采用窄轨铁路运输。到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汽车和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在黑色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核工业等系统的矿山中,采用汽车运输日益广泛。80年代初,带式输送机运输也已起步,采用铁路运输的大型露天矿山转入深部,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步加大,难以适应,从而在有效地发挥现有运输设施的潜力条件下,其中已有不少矿山改建为汽车-铁路联合运输,也有少数矿山改建为汽车-带式输送机联合运输,实现半连续运输。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露天矿的运输方式,主要有汽车运输、带式输送机运输、铁路运输及汽车-铁路、汽车(铁路)-带式输送机联合运输。国内常采用的几种运输方式,其使用的矿山见表25-1。矿山运输设备主要是汽车、带式输送机和铁路列车,并向大运量、高效率,单位运营费低、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25.1.3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原则25.1.3.1地面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地面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满足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对运输能力的要求,并应考虑对近期建设与远景规划之间的衔接。(2)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及矿石产品和物料特性(如块度、粘滞性等)对运输设施的要求。(3)基建投资与经营费用两者权衡。以达到投资少,基建期短,成本低,耗能小,维修简单,管理方便的*佳技术经济效益。(4)系统简单可靠,减少物料的装、卸、储、运和转载设施,并使各作业环节合理衔接,运输设备选型应立足于国内。(5)改扩建企业应合理利用与改造已有设施,以适应生产发展,提高综合经济效益。(6)节约土地,少占好地,尽可能与土地复垦结合,注意生态平衡。(7)地面运输线路及设施一般应布置在采矿爆破危险区和崩落区范围之外。25.1.3.2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A汽车运输汽车运输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机动性、灵活性,爬坡能力大,转弯半径小,与准轨铁路运输相比则基建时间短,基建投资少,掘沟速度快,可缩短新水平的准备时间,提高装载设备生产能力,适应实施陡帮开采,横向开采,分期开采及分采、分装、分运作业,废石排弃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堆置成本低等优点。其缺点是燃料和轮胎消耗大,运营费高,经济合理运距较短,在多雨季节土质工作面运输可靠性差。汽车运输适用于地形或矿体产状较为复杂,矿点分散或考虑分期分区开采,生产年限不长,运输距离适应经济运距的露天矿。多数矿山企业与外界的联络,均铺设有道路,所以,企业的辅助运输,通常都采用具有机动灵活特性的汽车运输工具。B铁路运输准轨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经济运距长,运营费低,生产可靠,设备供应充足,受气候影响不大等优点。在我国采用准轨铁路运输的矿山较为普遍,有一定管理经验。其缺点是要求采场尺寸大,线路工程量大,基建时间长,基建投资高,开采强度低,灵活性差,线路爬坡能力小,转弯半径大,线路维修及移设工程量大,劳动效率低等。准轨铁路运输适用于地形平缓(25°以下),矿床埋藏浅,矿层厚度大,产状稳定简单,不要求分采配矿等条件。当具有上述条件的露天矿山,对运输量大,采场境界较长(一般大于1.5km),比高较小,运距及矿山服务年限较长的大型露天矿,宜采用准轨铁路运输。改、扩建矿山,当原有准轨铁路运输从山坡转入凹陷、露天矿底距地表高差小于150m,采场境界长度大于1.5km,宽度大于0.5km,仍可合理利用,加以相应改造,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其次,地下开采的矿山企业,当地面运输量较大,接轨条件和取送车方便,线路铺设较短,可考虑选用准轨铁路运输。窄轨铁路运输与准轨铁路运输比较,具有投资少、基建快、装备简单、占地少等优点。其缺点是运营费高、运输能力小、劳动效率低。因此,只适用于中、小型露天矿及地下开采矿山的地面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