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战略

作者杨德新主编:毕可乙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7-01

特色:
在中国经济外向度已经高于许多发达国家的今天,中国迎来了发展海外直接投资的高潮。这种高潮既再现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其相应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特点,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国际经济的新态势。首先,近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资本实现了迅速的积累集聚与一定程度的忧化组合,诞生和新生了一批现代化的企业。在分享世界经济发展利益、规避风险、图谋国际市场缺陷效益等多种动机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其次,90年代初期前后,部分国家政治剧变结束了战后世界范围内长时期的冷战局面,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谋求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的主要战略目标,这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国际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进程,削弱了企业在更大程度上一隅发展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使企业不得不正视国际竞争,并将海外投资和国际成长作为其生存之路。*后,近年来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已一改过去长时期诽徊观望的态度,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并使用各种战略手段(包括收购中国名牌、倾销、兼并等)在中国市场上展开活动,以期占领甚至囊括这个全球*大的新兴市场。中国政府为了提高引进外资的层次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的需要,不可能对之采取全面抑制政策,因而中国企业发展海外投资、谋求外向发展就是对这种竞争的一种有效反应。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在总体上存在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资产流失严重、带动效应差等问题。这表明我国许多企业发展海外直接投资的准备尚不够充分。这种不充分生要是由于它们目前的海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而非自身具备了发展海外直接投资的管理准备与项目实施准备。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需要国家加强和完善对海外投资的调控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有关企业要迅速提高海外投资的管理水平。尤其是战略管理水平。海外投资是关系企业全局的重大战略行动,海外投资战略是企业整体国际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中国海外投资的高潮已到来之际,如何提高海外投资的战略管理水平,促进海外投资的健康发展和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是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谨著作本书,算作笔者在这方面的努力,并飨理论界与企业战略决策层读者。在本书的撰写和出版过程中,杜玉娟女士给予了全力支持,黄援编辑提供了大量帮助,朱伟伟和李龙波同志为第二、三章的材料搜集与整理花费了不少精力,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1985年,中南财经大学在我国率先设立了国际投资专业,笔者自那时起担任该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星移斗转,十余年已经过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借本书的出版以志纪念。杨德新1998年6月

片断:一、海外投资与企业国际成长从企业的国际成长历程来看,海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成长的根本途径。企业的国际成长历程就是企业的国际化历程,这一历程的发展状况突出地显示在以下几个方面:**,海外经营方式。海外经营方式通常包括出口商代理出口、管理契约、对外授权、授权专营、海外子公司等。企业涉足国际化越深,海外经营也就越采用那些需要在海外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方式。研究表明,一般企业初期国际成长模式为出口→海外非股权经营→海外投资经营,海外直接投资处于企业国际成长的高级阶段。第二,海外经营内容。海外经营内容主要有商品、服务、技术、系统等。海外经营的内容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而深化和多样化。这种深化和多样化主要出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在现有的产品线上扩大或进入新产品线;二是整个产品概念的扩大,将一些“软件”如服务、技术、秘诀或它们的组合包括进来。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硬件和软件将组合成项目或系统的形式,亦即通过海外投资项目经营的形式来进行。第三,海外经营地点。海外经营通常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即首先从与母国政治距离、文化距离、地理距离近的国家或地区开始,随着业务活动的发展而逐渐向那些距离远的地方渗透。第四,组织机能变化。随着企业国际化的推进,企业组织机能会相应发生变化,以适应和支持越来越加深的国际业务。在人事上,需要计划制定者和实施者具备应有的国际业务经验,了解有关国家,至少有基本的外语能力,在合资企业中工作的人员尤其如此。当然,国际业务也锻炼和培养着有关人员的国际业务能力。在组织上,由于国际业务的扩大和多样化,管理和运作这些业务的组织结构也必须相应变动,公司启用许多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安排来对付国际化所带来的复杂性。在财务上,国际业务的增长需要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这些活动。企业国际业务所赖以进行的财务活动的性质和范围也表明着国际化的程度。随着企业的国际成长,企业资金来源(包括当地资金来源和国际资金来源)越来越多样化,融资技术也日益复杂。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