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 ——冀北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的人类学阐释》是基于历史人类学研究视野下的,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理论,同时结合挪威著名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的族群边界理论(巴斯强调族群的社会边界,而不是文化边界与地理边界)、艾伯纳·科恩的“工具论”(即,社会资源竞争与分配关系背景下的族群边界移动与维持)为阐释依据,针对冀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八间房、窄岭、厢黄旗、黑山嘴、塔沟、古房、南营子等村寨的“吵子会”音乐进行的系统研究。本书内容主要涉及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满族节庆仪式音乐文化志、“吵子会”音乐本体与生成语境,以及丰宁“吵子会”音乐的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的变迁问题等给予的后现代主义性质的反本质主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