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准(1871—1936),字直绳。李准生于四川省邻水县杆子铺活水沟桅子湾。父李佑钧,字徵庸,时在京城求学。母亲独自一人养育李准,而祖父则承担李准的文化教育。光绪十三年(1887),李徵庸被委任为广东河源县县令,李准随其家人来到了该县。在经历了四次乡试失败后,李徵庸为其捐了官,初任为广西同知。后应张之洞之邀到湖北主持赈捐,因工作出色,被张之洞专折奏保卫知府补用。四川、直隶、安徽等省纷纷请他负责该省赈捐工作。江苏、山东等省也请他去负责淮河、黄河水灾赈捐工作。李准因赈捐能力出色而为人所知。鹿传麟从四川总督调任广西巡抚后,便把李准留下来,委任为广东钱局提调。上任后,铸三等铜元。后又任广东海防善后局提调。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后,又委任李准为广东厘金局提调。李准把厘金之事从原来的承包收回官办,一年增收四百余万两。为保障商船安全,李准又添置兵船,打造内河水师,这是他弃文从武的开始。岑春煊任两广总督后,令李准剿匪,后因功升任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任上的壮举是于1907年率领伏波、琛航两艘老舰不顾危险,巡视西沙,并在岛上刻碑升旗,宣示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