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目录前言………………………………………………………………(1)**章导论……………………………………………………(1)一、审讯心理学的概念……………………………………(1)二、审讯学与心理学的关系………………………………(1)三、审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2)第二章心理认识的科学基础…………………………………(5)一、心理的生理基础………………………………………(5)二、感觉、知觉和错觉……………………………………(8)三、思维与想像……………………………………………(10)四、动机与行为……………………………………………(12)五、联想与条件反射………………………………………(14)六、情绪和情感……………………………………………(15)七、个体人格的形成………………………………………(17)八、人格对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的影响…………………(18)第三章审讯人员的心理研究…………………………………(21)一、审讯人员的心理基础…………………………………(21)二、审讯人员心理的攻击状态……………………………(23)三、审讯人员要加强对犯罪目标紧追深挖的侦查意识…………………………………………………………(25)四、审讯人员坚强意志和应变能力………………………(26)五、审讯人员的“眼睛”…………………………………(31)六、审讯人员的“耳朵”…………………………………(51)七、审讯人员的语言技巧…………………………………(74)八、审讯人员的“思维导向”……………………………(97)九、审讯人员自我形象的树立…………………………(133)十、审讯人员消极心理的克服…………………………(138)十一、刑讯逼供的心理基础及矫正……………………(153)第四章证人与证言…………………………………………(157)一、证人证言的特征……………………………………(157)二、证人证言的形成……………………………………(159)三、证人拒绝作证的心态表现…………………………(169)四、询问证人的方法…………………………………(172)第五章被害人的心理特征…………………………………(175)一、被害人控告心理的形成……………………………(175)二、影响被害人对事实陈述的因素……………………(177)三、诬告、错告、不告的心理状态……………………(188)四、询问被害人的方法…………………………………(190)第六章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192)一、犯罪心理的形成……………………………………(192)二、犯罪行为的发生及心理过程………………………(193)三、犯罪嫌疑人抗拒心理形成的原因…………………(195)四、犯罪嫌疑人抗审的基本方法……………………(200)五、犯罪嫌疑人的“人格”特质差异在抗审中的表现…………………………………………………(204)六、“个案”特征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影响……………(209)七、“个体”特征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影响……………(215)八、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事实”与“客观事实”………………………………………………………(218)九、犯罪嫌疑人“心理证据”的转换…………………(220)十、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基本规律………………………(222)十一、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心理特征……………………(225)十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支点”与“退路”构筑的抗审心理体系……………………………………(229)第七章审讯的方法和技巧…………………………………(237)一、审讯前的准备工作…………………………………(237)二、审讯过程中初始阶段的任务及审讯方法…………(246)三、审讯过程中对抗相持阶段的任务及审讯方法……(277)四、反复动摇阶段的任务和审讯方法…………………(299)五、审讯过程中供述交罪阶段的任务和方法…………(310)第八章审讯谋略的运用……………………………………(334)一、“粘连法”的运用…………………………………(334)二、“假设法”的运用……………………………………(335)三、“分解法”的运用……………………………………(336)四、“错觉法”的运用……………………………………(338)五、“逻辑法”的运用……………………………………(346)六、“导谎法”的运用……………………………………(349)七、“亲情法”的运用……………………………………(352)八、“离间法”的运用……………………………………(353)九、“求生法”的运用……………………………………(354)十、置换讯问法…………………………………………(355)第九章审讯记录的方法和技巧……………………………(378)一、审讯记录的基本要求………………………………(378)二、审讯记录的方法……………………………………(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