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旧影

作者陈宇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7-01

特色:
“何处燕山*畅情,无双风月数昆明!”当年乾隆爷曾对清漪园情有独钟,而清漪园,即是后来闻名天下的颐和园前身。三百年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园外的世界早已是改朝换代,变了人间,而于一个古老园子的树影湖光中窥视,这些离离合合、起起落落也不过是等闲寻常,一片旧影,层层叠叠的老照片、老明信片,所有关于颐和园的点滴,泛黄的纸页背后,一个老去的帝国、曾经辉煌的民族、渐渐面目全非的北京城,闲拍栏杆,轻轻叹息……

详细介绍:大事记  清朝以前,此地为元代时所称的“瓮山”和“瓮山泊”。沿岸及其附近有寺庙、小园林。后此地也称“西湖”。为京郊著名的旅游胜地。  自1749年起,乾隆下诏疏浚、开拓西湖,改造了瓮山东麓的局部地形,并在瓮山圆静寺旧址上兴建“大报恩延寿寺”,为皇太后纽祜禄氏祝寿。同时在西湖北岸及湖中的岛、堤上陆续修造园林建筑。1750年,发布上谕改瓮山之名为“万寿山”,改西湖之名为“昆明湖”。  1751年正式命名万寿山昆明湖为“清漪园”。乾隆帝写成《万寿山昆明湖记》。  1761年乾隆帝写成《万寿山清漪园记》。  嘉庆、道光两朝(1796-1850年)除对极个别建筑增损、易名之外,园林仍然保持着乾隆时期的原貌。  1860年(咸丰十年)9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5日,联军占领海淀。10月17日,联军司令额尔金下令放火焚烧圆明园。18日后,清漪园及“三山五园”中的其他诸园均遭劫掠与焚毁。  1885年至1894年间,慈禧太后以海军经费修复被毁的清漪园。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初一日以光绪帝载湉名义发布上谕,改“清漪园”之名为“颐和园”。  1898年,光绪帝载泥宣布“变法”,实施“新政”。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载湉被囚,慈禧再度垂帘听政。  1900年,华北民间爆发义和团运动。5月,义和团进入北京,包围外国使馆。慈禧太后那拉氏以载湉的名义下诏向各国宣战。8月,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那拉氏与载湉逃往西安。8月30日后,沙俄、意大利与英国军队相继进驻颐和园。  1901年,清廷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联军退出北京。  1902年,那拉氏与载湉返回北京,立即动用巨款修缮被联军破坏的颐和园。  1904年,那拉氏在颐和园举行70寿辰的“万寿庆典”。  1908年,载湉、那拉氏相继病死,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民国。  1912年2月,隆裕正式以皇太后的名义,代表统治中国长达260多年的清王朝政府宣告“逊位”。根据民国政府与清皇室达成的《优待清室条件》,允许溥仪逊位后保持皇帝尊号,“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此时,颐和园仍由清室内务府管理。当年9月12日,辛亥革命的领袖孙文、黄兴曾来颐和园参观。  1913年4月24日,民国政府步军统领衙门以“中外人士纷纷要求瞻仰颐和园”为由,规定由民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通知情室内务府的有限制的参观办法。  1914年,民国政府步军统领衙门与清室内务府商定“于开放游览之中,寓存筹款之意”,售票开放。同年,溥仪命裁减官员并将圆明园并归颐和园管理。  1924年5月23日,溥仪派他的英籍教师庄士敦管理颐和园。同年11月,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颐和园各殿宇陈设由民国政府组织的“清室善后清查委员会”接收查封。  1926年,京畿卫戍司令王怀庆将颐和园交还清室办事处,成立清室办事处经理颐和园事务所。  1928年7月1日,颐和园被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接收,始成公园。当时入园的门票是大洋一元,可买50斤白面。  1948年12月13日,人民解放军控制了颐和园。此后,解放军的代表和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在万寿山东麓的景福间里进行了谈判。  1951年,昆明湖湖边的石砌雕栏得到加固,清除了积存多年的国内垃圾。继而修缮了颐和国的中心建筑佛香阁。园工们又用省下的经费修缮了德和园、听鹏馆、涵虚堂、玉澜堂、排云殿。  1959年,为了迎接国庆十周年,颐和园又大规模地进行了一次修缮。  1960年,数以千计的园林工人、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参加了疏浚后湖、修整和美化后山的义务劳动。对谐趣园也进行了修缮。  “文革”初期,颐和园一度更名为“人民公园”,佛香阁中的大佛遭受破坏,长廊彩绘也被涂盖。  1970年代之后,颐和园又大修了景福阁、写秋轩、听鹏馆、云松巢、邵窝、南湖岛、石舫等建筑。其中多数是彻底翻修。石舫顶部的砖雕,是按原来图案重新复制的。  1986年,北京近50万群众投票推选,确定了包括“颐和慧海”在内的北京十六景。  1987-1990年进行了修复后湖买卖街(苏州街)的工程。  1990年冬、1991年春,北京市政府决定,对昆明湖进行240年以来的**次清淤。18万群众参加了义务劳动。此次昆明湖清淤工程,共清除淤泥65.26万立方米,清淤面积120万平方米,平均深挖57厘米。清除各种炮弹205枚。整修湖岸5700米。1992年恢复了西堤上的景明楼。  1991年7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1年第20号”形式颁发了“关于严格控制颐和园、圆明园地区建设工程的规定”,以对颐和园、圆明园地区(系指玉泉山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燕园、清华园及其周围的街区)的景观和建筑进行保护。  1996年复建了后山东部的澹宁堂(旺季时与苏州街联体开放)。  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理事会认定颐和园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颐和园度过了它250年的生日。片断:  颐和园的历史照片散佚难寻。即使是已收集到的也零散而不成套,且很难判定准确年代。这里所展示的是编者收集的完整一套24张民国年间的颐和园景点旅游纪念照片,其拍摄与发行时间应为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到共和国成立之前这四年之中。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