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2000—2014年间的论文结集。全书以鲁迅、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中国青春文学和中国儿童文学这四个研究方向为主要关怀对象,以“美感形态”与“历史演变”的关系为核心问题,讨论的多是新世纪以来“去文学化”、“解构审美本质论”的“主流”学术问题之外的“非主流”问题,即:从文学性的角度、审美本质论的文学观念出发,分析并解读鲁迅等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如何以文学的方式参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变化,为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演变中被经典化或被经典的某种可能性,以期从文学本体的立场重读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学意义。其中,鲁迅小说《故乡》、《社戏》所开创的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流脉如何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如何以现代性反思的方式实现其自身的现代性,是本书的重要问题之一。当然,除了文学本体的审美研究,本书同时关注新世纪以来多变、复杂的文化大背景下中国当代知识界的思想分化与转变问题、以“80后”为主力军的青少年写作现象的文化意义与文学意义。此外,中国儿童文学观念的现代源起与今日新变也是本书研究与批评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