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十八相》以文化视角、春秋笔法,纵深三百年大唐帝国兴亡史,横贯儒释道三家文化离合论。以诗人+宰相的双重角色,从三百多位大唐宰相中麟选出十八位诗人,透过诗歌意象的解读和思考,运用符号论原理和现代心理学“集群认证”方法,从宰相诗人诸多诗歌中频繁出现的共性意象入手,探寻宰相诗人的性格特征。在诗情画意中给读者刻画出一个写意的画面,留下一段诗意的遐想。十八个章节,十八位宰相;十八个诗人,十八种性格。用史书的框架,把魏征、姚崇等济世贤相,张说、张九龄等文坛巨匠,李义府、李林甫等误时奸相,苏味道、郑棨等滑稽文人,李泌、裴休等亦道亦佛的奇相,汇集到诗选的蓝本里。读诗、读史、论文、论史,以猷劲的笔法激活沉睡的史事,让这些宰相在诗歌的意象中凤凰涅槃,重获新生。10年艰辛,10年坚持。作者以《旧唐书》《新唐书》和《全唐诗》为基石,涉猎《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唐诗纪事》等传世经典。聚焦诗人宰相从政的荣辱得失,剖析宰相诗人创作的高下优劣。十八位宰相,不是大唐帝国的众生相;十八个诗人,不是大唐诗歌的工笔画。但是,十八个宰相诗人,廓清了大唐恢宏壮阔的文脉。这是一本可以用诗歌解读的历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