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孙秀蕙的文字常常可以让读者“看到”音乐,而她对于引用资料的严谨查证,更是值得所有人学习。她的笔调很特别,除了女性特有纤秀细腻之外,往往又带着三分毫气。阅读这样的文章,是种难得的享受。
《爵士春秋》并不是一本百科式的乐种简介或唱片导聆手册。它的规格近于“列传式”的人物志,文末缀以相关的电影、文学资料,以及延伸聆听的推荐,当然少不了乐手人像和专辑封面的图片。尽管这些元素让它彷佛有了“工具书”的假象,《爵士春秋》并不伪装成一本面面俱到、一网打尽的书。从文体来看,它的风格更近于随笔。它是作者在十多年的聆听过程中,涓滴累积出来的个人心得。文章往往在叙述了彼时彼地乐手的故事之后,絮絮转回“我”的生活细节,带进成文当下的气氛。这些在遥远的地方与年代创造的音乐,遂与此刻的你我产生了连结,成为生活中饶富意义的回声。作者的文字温厚晓畅、不疾不徐,让你在阅读的时候,不断生出一股冲动,想立刻弄来那张唱片,边听边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