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所谓"二十四史",是指二十四部史书合在一起的统称。它起自汉武帝,终至清乾隆帝,经过自西汉起历代史学家的辛勤劳动,逐步编纂积累而成,时间长达1800多年。"二十四史"的名称也中逐步形成的,唐以前往往把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合称为"三史"。后来又加入陈寿的《三国志》,称为"四史"。到北宋,又加入《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十三部书,合称"十七史"。明代又增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乾隆时再增入《明史》,称"二十二史"。不久又增入《旧唐书》,《旧五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终形成"二十四史"。此即后世所谓的"钦定二十四史",也作"皇家读本二十四史"。 虽然"二十四史"每部书的成书年代并不完全按朝代顺序,甚至往往有前后颠倒的情况,但它仍是依朝代顺序而组成的一部史籍。全书两千三百余万字,详细地记述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的**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