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宋神宗钦命之下,和助手刘恕、范祖禹等人根据大量史料,历时十九年才修成的史学巨著,共二百四十九卷,四百余万字,记载了上起周武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余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文献典籍中现存的*大的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记事连贯而丰赡,扩大了编年体史书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容量。其所记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重要历史人物。在丰富、纷繁的历史内容中,司马光"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不戒者"而特意详述,以达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进资治通鉴表》),为现实政治提供借鉴的目的。因此,"君道"、"臣谊"、"国是"、"民情"等多方面的、封建时代政治家们所关心的内容,都包含于其中。对今天而言,《资治通鉴》在历史借鉴方面仍旧有着极其广泛的作用。 《资治通鉴》问世之后,立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补撰、改编、续作、注释、仿制、翻译、评论,诸家蜂起,蔚为大观。由于它总结了从战国到北宋一千三百多年间的政治经验和成败得失,成为后世文人,特别是当官从政者的必读之书。毛泽东曾感叹地说:"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皇家读本资治通鉴》是近年来众多版本《资治通鉴》中的收藏精品。它不但尊重原著,内容无缺,而且内文采用简体横排的方式,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四卷十六开本的设计也使这么一本大部头的著作变得便于携带和阅读;另外,其精美的包装也使它更具收藏价值,相信这部书可以成为广大记者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