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首次提出了要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全面把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去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发展司设立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并组织了近60位专家对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要保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经济体制的创新,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与资源配置方式。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根基稳固,注重提高城市资源的承载能力。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教育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地位。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重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就业容量比较大的服务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发展集体、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已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城市环境容量,一是提倡绿色生产,要把企业环境管理纳入生产管理程序,使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