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主编:余健民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9-09-01 |
特色:
片断:2.支气管:气管在分叉处分为左右支气管(又称主支气管)、左右支气管之间的角度(即气管分叉处夹角),一般为65~80°,平均70°。该角度大小有重要意义,角度过大提示气管分叉下淋巴结肿大,角度过小提示可能因一侧支气管受压移位所致。支气管壁的构造与气管类似,软骨环相对较小,膜壁相对较大,软骨环的数目左、右不等,右侧的一般为3~4个,左侧一般为7~8个。(1)右支气管:较左支气管粗、短和陡直,平均长度男性为2.1cm,女性为1.9cm,与气管中轴延长线之夹角为25~30°,相当于第5胸椎水平经右肺门人右肺。异物坠人右支气管机会较多,吸人性病变如肺脓肿也以右侧为多,尤以右下叶更著。此外,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插管也以右侧较容易。(2)左支气管:较右支气管细长和更趋于水平位,平均长度:男4.8c队女4.5cm;与气管中轴延长线之夹角为40°~50°;相当于第5胸椎水平经左肺门入左肺。左支气管的长度约为右支气管的2.5倍。支气管管壁的软骨,从叶、段、亚段等支气管起,即逐渐变为不规则的螺旋形或裂解成为不完整的块片。待到达7级分支的小支气管,管径从3.5mm缩小到1~2mm时,软骨片迅速减少直至消失。从细支气管到终末支气管,是气体传导的后5级膜性管道,连续于表层的立方形上皮细胞到此结束。粘膜下层组织逐渐退化变薄,肌纤维从管壁左右侧交织成为双螺旋的结构却有所增加。当肌纤维收缩时,终末细支气管粘膜可呈现出纵形皱襞。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已无软骨支持,管腔的通畅性就不像软骨性气道,容易受到胸腔内压力波动的影响。细支气管平均分出20根管径约0.5mm的终末细支气管,每根终末细支气管再发出50根左右管径相似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即为气体交换气道。(3)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左右支气管肺门处按肺叶分为肺叶支气管(二级支气管),左肺分上、下叶支气管,右肺分上、中、下叶支气管。叶支气管再分为肺段支气管(三级支气管)。每侧肺一般分为10个段支气管,每个段支气管分布于所属区域的肺组织(肺段)。肺段支气管再依次分支为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从终末支气管再向下分支即为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突出于其壁上。将肺内支气管剥离出来,或在活体用支气管造影剂造影观察时,可见到全部支气管反复分支,犹如树木的分支,故常称为“支气管树”。右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即从右支气管的1~2.5cm处分出右上叶支气管后,向下成为中间支气管,并由此再发出中叶支气管。主支气管的主干延伸下去即为下叶支气管。肺上叶分出尖支(1)、后支(2)和前支(3);右中叶分出外侧支(4)和内侧支(5);右下叶分出背支(6)、内基底支(7)、前基底支(8)、外基底支(9)和后基底支(10)等肺段支气管。左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左支气管在距离气管分支3cm处进入肺脏。左上叶支气管分出上、下两支支气管;上支支气管分出尖后支(1+2)和前支(3),下支为舌支支气管(相当于右肺中叶),分为上舌支(4)和下舌支(5)。左下叶为左支气管向下延伸的气道。分出背支(6)后,又分出内基底支,由内基底支和前基底支合并而成(7+8)、外基底支(9)和后基底支(10)支气管。由于左上叶的尖支与后支支气管,以及左下叶的内基底与前基底支等支气管,均是合并着的,故左侧的两叶肺内,实际上只有8个段性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