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崇群散文选集

作者缪崇群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8-01

特色:
缓崇群,笔名终一,江苏六合人。1907年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一生坎坷,贫病交迫。1945年1月,正当风华盛茂之际,却猛然病逝于重庆北暗江苏医院,享年三十八岁。缓崇群多才多艺,著作甚丰,在小说、散文、翻译等领域都有耕耘和收获,但倾其毕生心血的还是在散文创作方面。他开始发表作品于192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仅在散文方面,就奉献出:《味露集》(1933年2月北平星云堂版)、《寄健康人》(1933年11月上海良友版)、《废墟集》(1939年9月上海文化生活社版)、《夏虫集》(1940年7月上海文化生活社版)、《石屏随笔》(1942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社版)和《眷眷草》(1942年8月上海文化生活社版)等六部集子;病逝以后,他的好友韩侍析和巴金先后又替他编选了《暗露新收》(1946年2月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版)和《碑下随笔》(1948年11月上海文化生活社版)两部散文集。此外,还有不少作品没有收集,散见于当时的报刊上。梁崇群的这些散文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风貌,留下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和思想烙印,显示了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独特风格及其发展轨迹。

片断:我陡然悟觉了苦行的道理,它好像一道闪光,照明了我在生命途中的一个指向。宗教导人信仰:一个“神灵”,或是有一个“主宰”,或是上帝,或是菩萨——一个共同的至善,或是真理。叫人忏悔过去,忘却视实,冀求未来—一手握宝剑,一手捧经典么?—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啊!——我还聪明,我不执迷,我傻,我也不受威,吓。—不管罢,信仰即在其中了。其实,天堂和地狱,都是离我们一样的遥远,也许是一样临近,我们应当怎样举步,怎样行抵呢?还是怎样裹足,怎样踌躇呢?人本来是一种矛盾的动物,有良知也有情欲,无所谓善或恶,精神和肉体都要寻索它们发展的线路。徒念“南无阿弥阳佛”或是“我主上帝”,便能直登“乐土”这种事,我还不相信有此秘诀,有此捷径!对于苦行安之若素的,我想起了那居住在热带地方的~个土人的终成善果了。我也想起了常常看见的那些坐禅,持斋,传道,托钵者,他们恐怕只是作了一种形式,甚至于用形式来乞食,来充饱他的皮囊,有谁了解苦行是到达至善的一条必经之路呢?谁有苦行,才是从根蒂处遏制一般虚浮的欲念的。一个政客,一个经理,一个少爷或小姐,一个大老板—…·他们消耗着他们自身以外的许多生命,许多劳力,许多利润,无非是来充饱了他们自己。他们比他们以外的人更肥满些,更“营养”得法些,所以他们有更多的钱,更多的力,更多的“精神”,更多的脂肪,于是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更机灵的,其实是更坏的,更违反自然的,更压榨他人福利的享受的方法。没有见过地狱的,且看看这些地狱的守者罢!他们才是真正的肉食渴血者,真正的掠夺者!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