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化的封闭圈

作者张隆溪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0-01

特色:
走出文化的封闭圈,是希望打破狭隘界定的各种分野,以尽可能开阔的眼光看待我们周围的生活和世界。  我所敬重的学界前辈,都具有开阔的眼光和胸怀,绝不以做某一学问的专家为满足,而总是超越学科、语言、文化和传统的局限,由精深而至于博大,由专门家而至于中国文化传统中所谓通人。……正是这种超越文化封闭圈的精神,使我在思考传统与现代以及后现代问题时,力求有自己的见解和立场,不赶时髦,不随声附和,更不把东西文化作简单的对立。  ——作者

现在呈献给读者这本书,*初由香港商务印书馆用繁体字排印,2000年夏天在香港出版。书中收集了我过去用中文发表的一些文章,而把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则有赖于我的老朋友,香港商务总编辑陈万雄博士善意的催促。这本港版的书没有在国内发行,我一直觉得有点遗憾,因为我认为本书内容,内地的读者也许会感兴趣,而恰好在内地却见不到。现在三联书店用简体字重排此书,终于了却我的心愿,可以把这些文字奉献给国内的读者。这个简体字版在原来的篇幅之外,又增加了两篇新近完成的文章,分别讨论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钱锤书先生的英文著作,现在作为*后两章收进此书。此外,我利用这次重排的机会整理原书,在个别地方作了一些小的修改,所以这本书和港版原书有些区别,算得是新版。有关本书各章的内容和全书的大概轮廓,我在导言里已经说明了,这里就没有必要再多说什么。80年代初我曾在《读书》上发表一系列评介20世纪西方文论的文章,1986年由三联书店结集出版,书名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收在“读书文丛”里。这些年来有不少朋友,包括许多初次见面的朋友,都对我提起过那本小书,说当时曾有一定影响。不过许多朋友称赞我那本旧作,也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后来较少见到我写的文章表示惋惜。我近十多年来虽然也陆续写过一些文章发表,但因为生活在国外,用英文写得比用中文多,目前这本拙作算是八六年那本小书之后另一次结集出书。我希望今后能作更大努力,对国内的读者有更多一点奉献。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