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增强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民环境教育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如何使国民环境教育真正发挥提高公民环境素质、协调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功能——这一重要课题正日益获得环境教育学术界的关注。而厘清国民环境教育本身的科学问题,尤其是机制共生度评价的科学问题是求解上述热点问题的关键。目前学术界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对国民环境教育的地位与功能、内容与目标等的阐述上,对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共生度评价的系统研究还非常的薄弱。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国民环境教育相关实践及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全面构建了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共生度评价的研究框架,建立了由14个准则、26个领域、38个4级指标所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的14个指标分别为:国民环境教育制度调控约束子机制、规划(计划)子机制,主体的联动和参与子机制,客体的联动和交流子机制,媒体的综合利用子机制,资源的综合发掘子机制,内容与目标设计的协调子机制,时空联动子机制,环境行为的引导、监控和奖惩子机制、组织保障子机制,经费保障子机制,科研保障子机制,人力资源保障子机制,对外合作交流子机制。并运用此指标体系中的“主体共生”、“客体共生”、“媒体共生”、“内容与目标共生”、“教育与行为引导共生”、“资源共生”对实证区基于受众感知的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共生度进行了量化评价,同时针对我国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共生度的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