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生:死亡现象学视阈中的生存伦理

作者靳凤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01

特色:
作者力图从形上层面研究死亡问题,建构了一个死亡现象学的理论体系,对人的死亡意识、生存信念和文化创造问题做了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罗国杰(原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从“未知死,焉知生”出发,强调以“文化创造”来超越“生死冲突”,对个人与社会如何从“生死两难”转为“生死两安”极具启发意义。纵观全书,立意宏大,思路清晰、资料丰富,文笔流畅,反映出作者在人生哲学、宗教伦理方面的深厚功底。 ——何怀宏(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永生的渴望与终死的必然,激荡出人类命运的交响。本书通过对国内外死亡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建构新型死亡形上理论——死亡现象学。为此,作者对死亡现象学的本体论、主要研究方法、基本体系的构成进行了深层次的哲学分析和探讨。主张人类正是意识到自己死亡的必然,为能够战胜和超越肉体之死,克服由此引发的虚无感和恐惧感,才建构起各种真、善、美、圣的生存信念,并将这些生存信念外化为不同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使有限的生命彰显出无限的价值和意义。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