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

作者曹学丽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特色:
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天然产物、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本书详细介绍了HSCCC的理论、技术与应用,全书共分15章,第1~4章着重阐述逆流色谱(CCC)基础知识以及HSCCC分离机理、工作方法及溶剂选择策略;第5~8章主要介绍近年来HSCCC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分析型高速逆流色谱、双向逆流色谱、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正交轴逆流色谱;第9~15章对逆流色谱技术(主要是HSCCC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包括HSCCC在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海洋生物活性成分、抗生素的分离中的应用,双水相逆流色谱、离心沉淀色谱在蛋白质等分离中的应用,逆流色谱在手性分离和天然药物工业中的应用。  可供天然产物、中药、药品、食品、化妆品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发人员、技术(分析、分离等)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简介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天然产物、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本书详细介绍了HSCCC的理论、技术与应用,全书共分15章,第1~4章着重阐述逆流色谱(CCC)基础知识以及HSCCC分离机理、工作方法及溶剂选择策略;第5~8章主要介绍近年来HSCCC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分析型高速逆流色谱、双向逆流色谱、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正交轴逆流色谱;第9~15章对逆流色谱技术(主要是HSCCC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包括HSCCC在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海洋生物活性成分、抗生素的分离中的应用,双水相逆流色谱、离心沉淀色谱在蛋白质等分离中的应用,逆流色谱在手性分离和天然药物工业中的应用。可供天然产物、中药、药品、食品、化妆品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发人员、技术(分析、分离等)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目录第1章逆流色谱基础11逆流色谱的概念12逆流色谱的发展121逆流分溶法122液滴逆流色谱123离心分配色谱和螺旋管式逆流色谱124高速逆流色谱和正交轴逆流色谱125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126离心沉淀色谱127螺线形圆盘柱式高速逆流色谱128逆流色谱的发展趋势13现代逆流色谱仪器体系131流体静力学平衡体系132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133两种体系的逆流色谱仪的比较14逆流色谱的基本色谱理论141溶质的保留142保留因子和选择性143分离度15逆流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比较151理论塔板数的工作范围152逆流色谱的制备性分离153逆流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互补性参考文献第2章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机理21重力场中旋转螺旋管内流体动力分布22不用旋转密封接头的流通式离心分离仪23同步行星式运动旋转螺旋管内流体动力分布24高速逆流色谱的单向流体动力平衡机理25高速逆流色谱仪器系统26相分布图27影响相分布的物理参数271β值的影响272溶剂体系的物理特性和分层时间273温度对分层时间的影响参考文献第3章高速逆流色谱工作方法31溶剂体系的准备311溶剂体系的选择原则312几种常用的溶剂体系选择方法313溶剂体系的平衡314温度的影响32柱系统的准备33样品溶液的准备和进样34洗脱方式341梯度洗脱342双向洗脱343清空柱子35检测351紫外可见光检测器352蒸发光散射检测器353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器354薄层色谱检测器36高速逆流色谱的优点参考文献第4章溶剂体系的选择策略41溶剂体系的物理参数411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412Snyder吸附溶剂强度参数413Rohrschneider和Snyder极性参数414Reichardt极性指数415HSCCC中应采用的极性指数42三元溶剂体系421三元相图422三元相图的类型423三元溶剂体系的选择策略43多元溶剂体系431Ito方法432Oka方法433HBAW方法434ARIZONA方法435扩展的“ARIZONA”方法436乙基乙二醇二甲基醚体系437丙酮溶剂系列438Abbott方法44一种实用性的溶剂选择思路参考文献第5章分析型高速逆流色谱51概述52分析型HSCCC的原理及仪器53分析型HSCCC的应用531溶剂体系的快速筛选532分配系数的测定533小量天然产物样品的分离534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面的应用54分析型HSCCC与质谱联用技术541与热喷雾质谱的联用542与电子电离、化学电离和快原子轰击质谱的联用543与电喷雾质谱的联用参考文献第6章双向逆流色谱61双向逆流色谱的原理和机制62双向逆流色谱的应用63泡沫逆流色谱及其应用参考文献第7章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71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的发展72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的理论机理721反向置换模式722正向置换模式723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与置换色谱法的比较73典型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的应用731氨基酸衍生物的分离732肽类衍生物的分离733氧杂蒽染料的分离734生物碱的分离735酸性成分的分离74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在亲和分离中的应用741对映异构体的分离742儿茶酚胺的分离743肽类的分离744蛋白质的分离745磺化物的分离75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分离的有关技巧751样品和样品溶液752溶剂体系753实验条件的优化754分离过程76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的优点和局限性参考文献第8章正交轴逆流色谱81正交轴逆流色谱仪的设计原理82正交轴逆流色谱仪同轴螺旋管内的相分布特性83正交轴逆流色谱仪操作条件的优化84正交轴逆流色谱与高速逆流色谱的比较841固定相的保留842分离效率85正交轴逆流色谱的应用851低极性有机相/水相体系852极性有机相/水相体系853双水相聚合物体系参考文献第9章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91生物碱类911概述912茶叶生物碱913黄连生物碱914高乌头生物碱915异喹啉类生物碱92黄酮类921概述922银杏黄酮和沙棘黄酮923木蝴蝶黄酮924黄芪中的毛蕊异黄酮925葛根异黄酮926大豆异黄酮93多酚类931概述932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及其类似物933绿茶中的儿茶素934红茶中的茶黄素935原花青素936花青素和花青苷937红景天苷938肉苁蓉中的类叶升麻苷939金银花中的绿原酸94醌类941概述942大黄蒽醌943虎杖蒽醌苷944丹参菲醌945紫草素95萜类951概述952紫杉醇半合成前体953穿心莲内酯954甜瓜中的葫芦素955番茄红素956叶黄素96木质素961概述962丹参木质素963胡麻木质素97香豆素类971概述972羌活香豆素973蛇床子香豆素98皂苷类981概述982三七皂苷99其他991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992葡萄籽不饱和脂肪酸910结论参考文献第10章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101海洋天然产物的分离技术102HSCCC分离海洋活性成分的应用1021大环内酯类1022聚醚类1023萜类和甾体化合物1024肽类1025含氮的杂环化合物1026类胡萝卜素103结论参考文献第11章抗生素的分离11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离11112去甲红霉素、尼达霉素、台勾霉素、科拉多菌素1112孢绿菌素1113伊氟霉素1114螺旋霉素1115子囊霉素、FK506和雷帕霉素1116红霉素112肽抗生素的分离1121杆菌肽1122黏杆菌素1123WAP8294A抗生素113抗真菌抗生素的分离114结论参考文献第12章双水相逆流色谱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121双水相聚合物体系的构成与选择122聚乙二醇磷酸钾体系及其应用1221聚乙二醇磷酸钾体系的构成及固定相保留1222细胞色素c、肌红蛋白、卵白蛋白和牛血红蛋白的分离1223重组酶——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尿苷磷酸化酶的分离1224高密度、低密度和非常低脂蛋白的分离1225鸡蛋白蛋白的分离123聚乙二醇葡聚糖聚合物体系及其应用1231聚乙二醇葡聚糖体系的特点1232聚乙二醇葡聚糖体系的固定相保留1233组蛋白混合物的分离1234α球蛋白与人血清蛋白的分离1235α球蛋白与γ球蛋白混合物的分离124pH峰聚焦双水相逆流色谱分离乳酸脱氢酶125双水相体系染料配体亲和逆流色谱分离乙醇脱氢酶126新型柱组件系统对双水相体系固定相的保留及应用1261正交轴CPC上的螺线型管柱组件系统1262J型CPC上的螺线型固体圆盘柱组件系统参考文献第13章离心沉淀色谱在蛋白质等分离中的应用131原理及仪器132蛋白质分离条件的初步研究1321传质速率和膜渗透作用的研究1322蛋白分离条件的优化133应用1331蛋白质的分离1332多糖的分离1333其他生物大分子134结论参考文献第14章逆流色谱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141CCC手性分离的原理及步骤142CCC手性分离的*初探索143各种手性试剂在CCC分离中的应用1431N十二烷酰基L脯氨酸3,5二甲基酰基苯胺1432磺化β环糊精1433牛血清白蛋白1434万古霉素1435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144结论参考文献第15章逆流色谱在天然药物工业中的应用151高通量筛选前的高通量分离制备方法1511天然提取物的通用**步分离方法1512粗提物活性试验前的预分离方法1513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152生物活性试验指导下的天然产物分离153高纯度药物活性成分标准品或对照品的制备154逆流色谱的药物工业化放大1541逆流色谱放大的可能性和优越性1542逆流色谱放大过程的影响因素参考文献附录1国内外一些常见的高速逆流色谱仪器及其性能简介附录2HSCCC分离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常用溶剂体系一览表附录3缩略语及专用术语表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