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一、财富的一般定义 财富主要是一个微观概念。对私人部门而言,财富是经济主体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可以用货币单位表示的资产总额。在货币金融学说发展史中,以资产组合理论为背景的分析,包括弗里德曼和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规模变量的确定,都是以微观的个人或企业行为为对象的。因为涉及到一定的微观经济主体,这就是财富微观意义上的定义,微观层面上的财富定义实际上就是资产存量概念。这里所说的资产是被人所有的资产,它的存量包括已实现的市场价值和未实现的市场价值。 微观经济主体的财富主要由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组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在西方货币学说发展史中,对于货币需求函数的基本形态,资产组合分析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主要是由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决定的①。在机会成本变量的定义和选择上,以财富中所有非货币资产的相对收益率②作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所以,当非货币资产的收益率提高时,财富调整的替代效应将使经济主体减少持有货币资产,对货币资产的需求下降,而当非货币资产的收益率下降时,财富调整的替代效应将使经济主体增加持有货币资产,对货币资产的需求上升。这时,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将发生变化,直到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宏观意义上的财富是指,对非银行的私人部门而言,财富总量是由实物资产、货币、银行定期存款和政府负债的总和减去对银行和政府的负债构成的。对经济主体的负债不会影响到非银行私人部门的财富总量,因为经济主体之间的负债是相互的和内部的,一个经济主体的负债就是另一个经济主体的资产,相互抵消,代数和不变。如果把负债作为一种负资产,那么私人部门的财富、总资产和净资产就都相等,非银行私人部门的财富总量就等于非银行部门所有经济主体的净资产的总和。同时,把政府负债当成私人部门净资产很明显是扩大了财富总量,只有当私人部门需要为政府负债所带来的收益纳税时,才会引起其资产净值的减少。如果把政府资产而不是负债加到私人部门财富总量里,宏观意义上的财富定义范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为什么要在财富的宏观定义中剔除银行部门呢?在研究宏观意义上的财富定义时,之所以要在私人部门中剔除银行部门,是因为银行部门主要进行负债经营,其主要资产同时又是私人部门的资产,所以在一个包含银行部门的社会共同体中,不存在总量意义上的金融资产净值。在研究金融财富净值时,必须分别研究金融资产的供给者一方,或者金融资产的需求者一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