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仲丹/钱澄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特色:
图说历史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真实性之上,把握好可读性和趣味性。《画中历史》把历史的真实和文字的精彩结合在一起。作者所采取的一图一文(千字左右)、独立成篇的形式非常吸引人,既可以一口气读完,也可以随时翻阅,跳跃阅读。作者还用精练的文字,结合图片的主题,或叙事或白描或点评,或者兼而有之,来帮助读者对图片的了解。在解读拿破仑“撤出莫斯科”一图时,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图景:“到处是遗弃的死尸和大炮,有些士兵就地点起了篝火……只有拿破仑戴着他那著名的三角帽,骑着马,在竭尽心力筹划如何把法军带出这一望无际的俄罗斯荒原”。图文并茂,让人获得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历史感。在评价人物上,往往是寥寥几笔,作者便勾画了他的基本特征。在“色当战败”中,他是这样介绍败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他“是拿破仑的侄子,处处以他英雄的伯父为楷模,但却没有伯父的雄才大略。他也爱好对外用兵,但却没有伯父的军事才干;他也喜欢在国内表现亲民的形象,但却没有伯父的个人魅力”。就这样,叔侄两人的天壤之别便一目了然。作者常常能够在解读文字的*后,发出类似的对比或联想。作者选了一幅“宗教裁判所”的图片,在介绍中世纪天主教迫害异端的种种暴行和酷刑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教皇给这些“*残暴的非法手段冠上了神圣的名义”。“今天宗教裁判所的年代已往矣,但用刑讯逼供以获取定罪口供的做法还没有绝迹。这就是至今我们还不能忘却过去这段历史而要时时保持警惕的一个重要原因”。陈教授虽然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博士,但却长期教授世界古代史。他虽然以世界史为业,但平常却以大量涉猎中国文化历史著述为乐。翻阅这一百幅内涵丰富的外国历史画,阅读这一百篇精雕细琢的千字文,实在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知识滋养。希望有更多的严肃的历史学者,像陈中丹教授投身于普及科学的历史知识这样的启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