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在民国

作者王卫国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01

特色:
夕阳之外就是归鸟望断了踪迹,落日消退了光芒,如同硬币翻了一个面,由舞台之上转入生活之中。有灯红酒绿的喧嚣,有莺歌燕舞的沉醉,有呼卢喝雉的畅快,有鸟语花香的安宁。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吃在民国》、《喝在民国》、《玩在民国》、《乐在民国》为我们再现了民国时期活色生香的生活画卷。  掌灯时分,袁世凯“大总统官邸”的晚餐刚好开始,餐桌上摆放着袁世凯*喜欢吃的清蒸鸭子和红烧黄河鲤鱼,袁世凯拈起象牙筷子先向鸭子插过去,三卷两卷就把一大块鸭皮卷在了筷子上,然后很熟练地放进了嘴里。  华灯初上的南京夫子庙,六朝居茶馆里人声鼎沸,喝茶的喝茶,唱曲的唱曲,小贩们吆喝着价廉物美的包饺、干丝,一些穷学生也能在这花一两个铜子,凑个热闹。  在上海的西洋酒吧门外,穿着性感的酒吧女正在灯火阑珊处,依门而立,殷勤地招呼着过往的客人。北京的一处戒备森严的府邸,灯下一盘围棋,正在相对而坐过招的两人,一个是民国政府总理段祺瑞,一个是围棋天才吴清源。……。  和一般的概念介绍和学术研究著作不同的是,这套丛书都是从这些生活细节入手,人物、故事、场景都在娓娓叙述的过程中细致地展现出来,犹如看一部旧时的幻灯片。日前看成都报纸报道某明星到成都作秀,追星族蜂拥而至,一男青年被明星保镖连推带打,三次被扇了耳光,这男青年挨打后连称值得,因为这耳光是为了接近自己的偶像而挨的。天下之大也确实是什么人都有。同是追星捧角,能够出手就送名车豪宅给明星的人,追的结果就大不相同了。民国时期的追星却又是另一种追法。民国六年,广西军阀陆荣廷进京,问当年宫里的皇上和太后,除了满汉全席,还玩什么?懂行的人告诉他,听谭老板的戏。那时京戏泰斗谭鑫培已经重病在身,不再登台了,可陆军阀要拿谭老板开眼,扬言不唱就砸戏园子抄家,任凭谭老板是再大的腕,伺候过皇上和太后,这时也只有抱病登台,唱《三星归位》。此次登台,竟成了一代宗师的绝唱(见《玩在民国》)。  同是吃喝玩乐,有人讲究品位,有人讲究排场,有人重面子,有人图实惠,从吃喝玩乐这些小事,看民国一代风云人物的私生活中透露出的人品性格以及同其事业成败的关系,也可以说是这套丛书的可读之处。时代之不同,也许只在阳光之下,舞台之上,至于夕阳之外,生活之中,都是差不多的。就像一样的药方,个人的熬炼不同,至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只是夕阳依旧,物是人非罢了。吃喝玩乐,其中有大世界,也有大境界。

民国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我们对民国却知道得不多。历史书上谈得少,大概是因为从北京周口店开头,谈到清代已经洋洋洒洒,民国那一段相比之下不够分量,便一笔带过。《喝在民国》是江苏文艺出版社“民国”系列中的一本,全套四本,按“吃喝玩乐”分类。乍一看觉得轻浮,拿到手细读,不过是借着另一个侧面写历史。原来民国已经有咖啡馆以“现磨现煮”来招徕客人,汽水厂的生意也一度兴旺。 喝在民国。虽说中国有句俗话,吃喝不分家。有酒有菜,边吃边喝才能尽兴。所以将吃与喝严格区分开来,在我阅读这本书之前,还真有点将信将疑。其实,中国人关于饮食的区别是泾渭分明的。《喝在民国》包罗茶、酒、汤、羹等等流质。简单地说,就是没有牙齿什么事。而*让人感兴趣的,书中记录了民国时期大量西洋饮料“入侵”的故事。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