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汉字浩如烟海、数以万计,怎样才能正确无误地使用汉字?自幼扎稳基本功自是**关键,但是时长年久,一些不常用的字词也难免会交还给老师,至于那些课本中本就无迹可寻、生活中再以讹传讹的就更不用说了。这时候你需要的是一本《常见错读错写错用字词词典》,它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一切有可能错读、错用、错写的字词,正音并举正误例对照,开卷有益,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凡例一、本词典共收词1700条。二、本词典的词条顺序按汉语拼音字母的先后排列。词条**个字声韵相同者,以声调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为先后顺序。例如:凄婉,祈求,启事,气馁。三、词条首字读音相同者,则以第二字的读音顺序排列。例如:不寒而栗,不假思索,不可理喻,不谋而合。四、词条首字读音相同者,以笔画多少排列,少者在前,多者在后。例如:及早,吉普,即便,疾苦。五、词条首字读音、笔画均相同者,以笔顺一,丨,丿,丶,/顺序排列。例如:曝光,爆发;其中,祈求;唯唯诺诺,惟妙惟肖……六、每个词条均先释义,后列书证,本着国家规定编写词典源流并重的原则,先引古例,后引今例。一般每个词条均有古今两例,少数没有古例者,则引两条今例,如词条有两个或三个义项时,则适当多引几例,与之对应。对古例引文中不合现行规范的用法均保留原样,不作改动。七、词条如遇生僻字或多音字时,在释义之前,先注明生僻字或多音字的读音。例如:[缜密]条,“缜”:读作zhen;[踯躅]条,读作zhizhu;[珠玑]条,“玑”:读作ji;[症结]条,“症”:读作zheng;〔龇牙咧嘴]条,“龇”:读作Zi……等等。八、词条含有多个义项时,则用①②③④符号分别释义。例如:〔指法〕①指弹奏乐器时,手指动作的方法和原则;②指中医针灸捻针之法。〔咋舌〕①形容因害怕而不敢说话;②因惊喜、惊讶或赞赏等原因而说不出话。〔灿烂〕①形容明亮的样子;②形容华丽、绚丽;③形容事业辉煌、美好。[沉沦]①指陷入某种困苦之中;②指堕落;③指沦陷;④指潜心于某种事物或爱好之中。……等等。其他词条以此类推。九、本词典所引〔正例〕,多引自古今经典著作及名家作品,[误例]则引自国内百余家报纸、刊物、书籍以及电台、电视台错用、错写、错读的字和词。十、为区分字、词的正误,在[误例]当中的字、词下面加点,以示区别、醒目。例如:“斑斓”不能与作”斑烂”;“抱怨”不能写作“报怨”;“包庇”不能读作“包僻(pi)”;“比较”不读作“比角(jiao)……等等。片断:【饥肠辘辘】辘辘:古代车辆滚动的声音。比喻肠鸣。形容极其饥饿的样子。不能写作肌肠辘辘或饿肠辘辘。[正例]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九十四:“太后皇帝等人,见了这物既是龌龊,又是冰冷,本想不去吃它,怎奈饥肠辘辘,没奈何吃了一碗,勉强充饥。”叶圣陶《穷愁》:“俄而,饥肠辘辘如熬煎,念阿母当亦饥矣。”[误例]《妇女》1994年第7期《女人与包》:“妈妈从漫天飞雪中归来,她从提包里拿出热气腾腾的糯米豆包,分给肌肠辘辘的我们……”季羡林《牛棚杂忆·余思和反思》:“三年困难时期,我自己同其他老知识分子一样,尽管天天饿肠辘辘,连半点不满意的想法都没有,更不用说说怪话了。”【饥饿】肚里无食,想吃东西。不能写作肌饿。肌字可与肌肉、肌肤、肌体、肌理、肌腱、肌纤维等组词。[正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饥俄,肠鸣起来,也要醒了。”秦牧《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年年闹荒,逃荒的农民像一支饥饿洪流似的,时常穿州过省地跑动着。”[误例]《锦州广播电视报))1999年7月28日《傻事》:“终有一夜,肌饿难忍,翻身而起,直奔藏于床头柜中的两个馒头,却发现已被同室的几位‘饿狼’吃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时:时机。指良好的时机难得,不可错过。不能写作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正例]《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章:“不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家店了。”[误例]《关外文学》1993年第4期《在艰难中开拓——记锦县大凌河镇砖厂厂长宋宝全》:“他又一想,平时总觉得自己身上的才能没有得到机会发挥和施展,如今有了这样的难得机会,尽管充满风险,但也应进行一番有备的尝试,机不可失,失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