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德虔/等主编:董英双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9-10-01 |
特色:
片断:**章概述**节少林打擂术渊源据《少林拳谱》记载,早在宋代天佑年间,福湖和尚就常教弟子智瑞、智兴等在寺内演练打擂武艺。弟子们常常因练功而受伤。福湖大师因此立下了奖赏章法:凡交手中打伤他人者,赏银一钱,被人制伤者赏豆腐一斤,补养身体。在师傅的严教下,弟子们勤学苦练,武艺倍增,仅3年时间智瑞、智兴等就练成了一身本领,常赴寺外打擂,多数载誉而归,成为武林高手。到了元初,觉远和尚不满足于仅得罗汉十八手之衣钵,多次出山拜师,八方求艺,在兰州与武林高手李叟相遇,遂又结识大师白玉峰,三人同归少林寺,潜心研练少林武艺,将少林拳术增创为70余手,使少林一宗因此兴盛。觉远本人尤重散手,其徒成名者有觉泽、澄惠等。特别是觉泽,打擂武艺超群,一人常与百人搏斗,几乎百战百胜,有“小赵云”之称。他编有《飞虎摔打三十招》和《飞龙摔拿三十七势》。元代的智安、智聚、子安、觉训等在散手技法、格斗、打擂方面,技高一筹。他们在继承前人功夫的基础上,把气功等特技贯穿于散手和打擂之中,使少林武术在内容和功夫方面更加丰富。智安编有《龙虎交战三十一招法》。明代是少林武术发展的顶峰,在散手拳法和打擂方面更有创新。如同禅、同梅、玄烂、同禧、明学、悟华、普便、庆望等,都是擂台上的常胜将军。特别是同祥法师不仅精通擒拿和打擂术,常以一胜百,而且在晚年还编有专著——《擒记要》,它包括擒十六手,拿十八法,缠十三路,共计四十七手。这是拳谱中关于散手、擒拿、打擂实战的*早记载。至今仍流传于武僧之中。另一位庆望和尚,年轻有为,在20岁时就武艺超人,并以搏击之长,镇恶拿盗。他奔走大江南北,名震东西,写有《踢打擒拿二十四势》和《散手攻防三十二势》、《散手四十五手》等。比较祥细地阐述了散手实战中的足踢、拳打、手擒和智技合一的攻防妙招。清代虽然统治者屡次下令禁止习武,迫使部分武僧出山,但却未能禁止住雄杰立志保国和振兴民族之志。他们昼隐夜习,反到把少林功夫的火种吹向四面八方,可谓“艺授八方,功夫更强”。清代少林寺著名的打擂高手有玄志、如静、湛德、湛举、寂聚、寂袍等,特别是玄志和尚,在临终前编写了《拿把对拆法》和《散手摔拿抓破法》等打擂实战专著,流传至今。湛举和尚编写了《三十六散手》,为发展少林散手技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