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片断:泰山突兀而立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浩波无涯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泰山踞高临下、凌驾于齐鲁丘群之上,真正成了茫茫原野上的“东天一柱”。这样,古人们便有了秦山为大下之中心的感觉。泰山周围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成为古人类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及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几千年来,这里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初,禹曾分九洲,其中冀、豫、青、兖、徐五州均在此;战国七雄时,这里有六国之都,泰山成了东方文明的代表,伟大而庄重的象征。泰山除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具有丰富的自然美,如果我们把风景自然美的形象特征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的话,那么泰山除了从总体上和宏观上具有雄伟的特征外,还在雄中蕴含着奇、险、秀、幽、奥、旷等美的形象。泰山在几千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名山风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典型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又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价值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的泰山风景景观。山下的泰安城,也是因为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安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入境”至“仙境”的过渡阶段。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向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白然环境。每一位进入泰山的游人都会容易而明显地感觉到,正是由于这些庄重而辉煌的古建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12记炎黄子孙的心坎之中,并名扬世界。岱庙岱庙,旧称“东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是泰山*大、*完整的古建筑群,采用帝王宫城式建筑,是祠庙建筑中规格*高的。岱庙位于泰安市城区北部,恰在南起旧泰城南门,北抵岱顶南大门的中轴线上。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为9.6万平方米,约合160余亩。庙内现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60余间、庙前有遥参亭、岱庙坊,庙内的轴线上南北贯穿着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东侧辅以汉柏院、东御座、东道院;西侧佐以唐槐院、雨花道院等。岱庙有着久远的历史、秦时已有了祭天告地的场所,汉时有了宫殿,虽历代拓建重修,但屡兴屡废。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引《从征记》云:“泰山有下、中、上三庙,墙阙严整、庙中柏树夹雨阶,大二十余围,盖汉武帝所植也。门阁三重,按榭四所,坛一所。”岱庙主要游览点如下:遥参亭这里是游览岱庙的起点,是岱庙的前亭。凡古代帝王有事于岱宗,必定先来进行简单的参拜,而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