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迅速变革,突出的水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制约要素。由于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存在的条块分割,流域与区域管理、地区与地区之间未能很好地协调,我国的流域治理未能很好地解决跨部门、跨地区的矛盾和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的多种涉水冲突,治理体系存在着内在的碎片化。本书关注政府间协调和行动以及治理(governance)的问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当前我国流域治理碎片化现状及解决碎片化问题的政府间协调机制。全书梳理了流域中各种政府间协调机制的地方实践,发现这些实践主要基于协作性治理、整体性治理、市场型治理三种指导思想及协调思路。其中传统的科层协调主要是基于协作性治理的视角,而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和“河长制”的创新则属于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创新型科层协调。另外,还以清水江为例,梳理了流域治理中新型的基于市场型治理的政府间协调创新。在对以上各类协调机制对整合这种碎片化的机理和作用、影响协调的因素以及协调的效果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各种协调类型的局限性和解决的对策。然后,在分析和总结这三种解决碎片化的政府间协调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流域的治理应该整合以上不同的路径,形成复合型流域公共治理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