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罗莲霞主编:李卫东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9-05-01 |
特色:
片断:健康目前婴儿死亡率降低,畸形儿有更多生存机会,老年人、慢性病增加,因此健康照顾专业中复健工作日趋重要。适当治疗可遏止疾病恶化,防止续发性疾病。提供残障和避免死亡的设备,如伤肢的物理治疗可使残障肢体不致发生后遗症,永久残障者经由心理、社会、职业和医学的整合,以做好职能复健;提供适当的复健设备和就业机会或疗养院的长期照顾,尽可能使残障者之体能回复到*大限度,协助或再学习赖以生存的工作技能。复健始于病人住进健康照顾机构时,教导及鼓励病人在不需协助下能正常运作。上述功能相互关连、难以分开,如病人主诉胸痛厉害、呼吸困难,检查诊断为心脏病即应立刻住院。治疗过程中应让病人了解疾病发作原因、矫正卫生习惯、做复健,使病人慢慢开始活动到可慢跑或游泳,进一步教导饮食、药物、生活形态及活动;鼓励病人及家属说出恐惧,适时给予必要的协助等;良好的复健计划应可预防心脏病再次发作。健康照顾机构的种类一、医院9床以下称诊所,10~50床为社区医院,500床以上称医疗中心。病人包括急性(突发,可期待复原)、慢性(不能治愈,其并发症可借适当的治疗与照顾而控制)、疾病末期(濒死)。1.普通医院又称综合医院或总医院:19世纪以前的医院主要照顾穷苦病人,近年扩大为各阶层提供健康服务。由于都市的发展使综合医院大量设立,重视医疗、教育及研究工作随之兴盛;许多医院与医学院校结合,教育及研究工作与病人的医护同样重视。近年病人住院期缩短,医院提供长期照顾的服务减少(肺结核、心理疾病),对慢性病人与长期卧床病人缺乏兴趣。2.专科医院:自限医疗范围,如专看眼科、产科、小儿科等,难以满足病人需求。因健康照顾形态改变,部分专科医院日趋没落,如产科医院因出生率降低而减少。精神病人的照顾,目前以综合医院提供的服务较收容所的特殊隔离佳。有些特殊疾病医疗仍扮演主要角色,如癌症病人的诊治。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对不需住院的病人提供居家健康照顾,市立、县立、省立公共卫生部门或私人企业支持的机构。1.卫生所:医院成为急性病短期治疗及技术性的医疗场所,负起社区的健康照顾工作。重点以家庭为中心,非只重视个人的健康照顾,更致力于疾病预防。重要功能:包括家庭安全、个人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心理卫生、善用社会资源、生命统计、流行病防治、家庭计划等。2.群体医疗中心:源于1966年美国之健康中心,以分担卫生所工作,弥补偏远地区医疗不足,提供社区需要的医疗服务。工作者必须受过专业训练,经费由政府补助。服务项目因地而异,不限于医疗服务。3.民间健康组织:民间团体如防癌协会、家庭计划协会、防痨协会等。4.学校与工厂健康中心:除学校、工厂的保健工作外,应参与社区卫生工作。三、安终院;安宁病房安终院(Hospices)是为濒死病人设计的健康照顾机构,可以是独立机构或综合医院之一部门。对病人及家属生理、情绪、社会及精神的需要以*大自由方式供应:如孩子、宠物可随时探望,家属可加入照顾。首家安终院是圣克里斯多福安终院(St.Christopher’sHospices),由西塞莉一桑德斯(CicelySaunders)医师于1967年成立于伦敦。目前美国、加拿大的安终院设置一直在增加中;台湾的安宁病房于1990年首度成立于马偕医院,之后各大医院陆续成立安宁照护(HospicesCare)单位,迄今台湾地区共有11家医院设有安宁照护病房(安宁照顾会讯,1997)。四、疗养院与疗养院(Sanatoriums)不同的名称见诸于世,如修养所(RestHome)、复元所(Convales-centHome)。美国护理协会规定有执照的合法场所,专供不需住院病人疗养;收容老人、慢性病人及体弱多病者,给予个别的特殊照顾。此机构日趋增多的原因是:①老人、慢性病增加;②社会结构改变,家庭不愿或不能在家中照顾;③部分医疗及医药服务支付疗养院的服务费用。疗养院之护理与其他组织相同,包括疾病预防、治疗、复健等工作。护理人员在健康照顾中扮演的角色健康小组是指受过专业训练、能协助病人之工作人员,包括医师、护理人员、物理治疗师、营养师、社会工作者、传教士、呼吸治疗师等。任务是协助病人减轻(*起码要能控制)疾病,注意社交、经济及精神各方面的需要,了解病人健康情况。在此专业化、多元化的时代,医师已无法独立施行医疗照顾,因而增加许多参与者,病人及家属是健康小组中重要成员,应主动地参与医护活动。小组中:医生决定病人之医疗活动;专业护理人员给予病人护理活动、护理计划,配合医生完成医疗工作;实习护生协助专业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活动,助理护理人员则协助做非专业性的直接护理工作;其他健康小组成员共同为维持或增进、恢复病人的健康而努力。